《扬州历史》复习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王鴒
扬州建城:
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在邗城下开挖深沟,引长江水向北入淮河,从而沟通了江淮。通常意义上的扬州城的历史便是从这时开始计算,邗城也成为扬州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筑城记录。
从公元前486年至今,
已经有近2500年了。
扬州历史P5-6
扬州:
扬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传说夏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为其一。
扬州行政区划:
扬州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9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书中无)
西汉:
董仲舒曾在扬州为相,因吴王刘濞不听其劝告离开,后辅佐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书中无)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年——前87年间在世),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刘细君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她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她创下了三个第一:古代和亲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作《悲愁歌》为后世传诵,被称作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刘细君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是古代诗坛上突破“诗言志”樊篱的第一人;乐器琵琶的首创之人。三者之中,尤以出塞和亲功绩最为显著。
隋朝:
隋炀帝:与扬州渊源很深。他鉴于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也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巩固统一的国家,开凿大运河,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恩泽盛唐,同时也使嵌于长江运河交汇点的扬州得水利而繁华。但其三下扬州,穷奢极欲,造成了百姓的血泪,三伐高丽,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参见扬州历史P25-26
唐朝:
唐朝: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长安、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P29
扬州历史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