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31.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帐。
:即核对账目,是指在结账前,将会计账簿记录中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往来结算款项等进行相互核对的工作。
: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将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帐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步骤。
四.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1.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