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以《包法利夫人》为例马青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摘要: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中外文学家都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调查。其中对于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论述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对于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界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经典有着不同的表述。对于“经典”的讨论,最早起于上个世纪的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经典”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本文主要以外国小说《包法利夫人》来简单的论述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经典化;《包法利夫人》作者简介:马青(-),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4)-18-111-01古今中国诞生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其中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流传下来的也不计其数,只有这些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受人们欢迎和尊崇的文学作品,才被称为“经典”。对于“经典”的定义,并不统一,古今中外热爱文学的各大学者对文学作品“经典化”的研究一直不断,并且不断深入,对“经典”的界定也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对文学作品“经典”的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包法利夫人》来论述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一、《包法利夫人》基本情况分析《包法利夫人》是西方作者福楼拜写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小说,主要叙述的是在法国七月王朝时期,一个浪漫女人艾玛的悲剧爱情。此小说一问世就掀起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此小说中,充斥着对性爱的暴露,在当时来看引起了舆论界的一片哗然,更让那些追求道德至上的学者感到尴尬,更对小说的女主人艾玛因不满现实生活而与人通奸的行为无法接受。但是作为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应受到时代背景的约束,要深刻认识到它所表现的审美和艺术价值,这在当时来说具有开先河的作用。在作品诞生之后,受到了左拉等人的赞美和仰慕,这代表着文学作品发展的创新和新希望。对于《包法利夫人》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前期人们主要停留在批判道德和伦理的层面,后期则表现在从不同角度出发,发觉的作品创作的新手法和创作思路等新观点,正是在这种全新的视角下,才发现了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逐渐成为流传于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也是每一步经典文学作品的必经之路。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思想都能表现出来,为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发挥了开先河之作用。二、《包法利夫人》经典化的内在因素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最重要的是要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只有真正解读了作者所表达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才能成为经典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中的精神价值则要通过文本中,对人物、事件、矛盾等刻画来实现。正是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表现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描述需要具备很多要素,体现作品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经受时间的考验、赢得广大的受众群体等。针对外国著名文学作品《包法利夫人》来分析其成为外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内在原因。首先,在小说的创作模式上,并没有采用当时比较盛行的现实主义,对小说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小说的解读空间。小说中她本是一个传统的人物形象,爱幻想,生活封闭而又孤独,对婚姻生活的不满而最终选择与人通奸,小说中对艾玛心理活动的刻画和描述,都体现了现实与内
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