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防治急重危病及疑难杂证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湖北中医学院
刘林
一、卫气营血皆有瘀,唯独营血瘀毒重瘀血学说在温病发生、发展上有密切的关系,
活血化瘀法与清络、清营、生津、育阴等法的紧密配合,贯穿于温热病辨证论治的始终,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如温病初起,多见咳嗽、寒热等肺经症状,若逆传心包可出现烦躁、神昏、谵语、吐衄等症。
故温热病变中,所出现瘀血证,虽为热血相结,但并不单纯见于营、血分阶段,而可见于卫气营血的各个病理过程。
凡一切外感热病、传染病、诸多外科病,多数均与温热毒邪致瘀有关,由于火热之邪易灼伤津液,使血液粘稠,运行缓慢凝滞涩留而致瘀。
研究证明:温热病始终存在着“瘀血倾向”和“瘀血形成”两大阶段。
活血化瘀法配合透卫、清气、凉营等法用于治疗乙脑、流脑、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病。
1、卫分瘀证非少见,临证辨别勿忽视
温热病毒,初入卫分,邪郁于肺,若治不及时,或邪盛表实,郁实不得宣泄,则可泄及肺络与营血,其高热塞战、咳嗽、属卫分证,而咯痰带血,为血分瘀滞证。
参考《温病条辨》“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舌绛、暮热、邪初入营,加元参一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芦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一钱”
吴氏还指出:“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
现代医学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早期除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外,部分患者则伴有咳嗽、咯血、鼻衄、结膜充血等络伤血瘀证。
银翘散为基础加丹皮等药物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可见吴氏所举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辛凉透表、解毒凉血化瘀是切合临床实际的。
温邪郁肺:
除卫分证尚存外,可见外发红疹。
对卫分兼瘀证认识,临证不可忽视。
2气分瘀证热瘀重,清气活血两相兼
温热病邪,传入气分,若气热郁盛,不能外泄,内及营血,郁滞血络则可成气分瘀热证。
在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的治疗时,在清肺泄热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之品。《临症指南医案》“邪郁热壅,咳吐脓血,音哑,麻杏石甘汤加桔梗、苡仁、桃仁、紫菀”案:宣肺泄热方与活血化瘀药的配用。
3、营血瘀证最常见, 病得邪深最重险
营血皆源于水谷精微,同行于脉中,以奉养全身,故营血分病理颇为相似,即所谓“举血可以赅营”,温热病邪,传入营血,热与营血相互煎熬,故最易形成热瘀之证。
(1)热灼营阴,瘀热不解
热入营分,热营相搏,一则耗损营阴,二则成瘀阻络,营阴亏而易滞,血络凝而阴愈亏,瘀热蒸腾,上扰心神。
吴鞠通用清营汤施治。
丹参在清营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活血化瘀法---防治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