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杜烨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李白飘逸豪迈、乐观旷达,杜甫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如我们高二在进行学考复习时,有这样一首诗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首先我们通过题目可以知道视作是要写诗人夜宿在牛渚时的情景以及由景产生的情,又通过“怀古”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作目的是“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
二、借助注释,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情感
又如《夜宿牛渚怀古》中,首联“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和颔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通过一个“空”字,将景与情联系起来。首联写诗人夜宿在牛渚,看到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江面显得非常空旷寂寥;颔联写诗人登舟望月在牛渚这个地方想起了当年的谢将军。这时学生们会产生疑惑:“谢将军是谁呢?写他有什么作用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诗下注释,明白“原来当年谢将军在驻守牛渚时,曾在这里听过袁宏吟诵诗歌,他大为赞赏并邀请袁宏过船畅谈,从此袁宏声名大振”。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谢将军就是发现袁宏的“伯乐”,而李白在这里“空”忆谢将军,白白想念谢将军实际上就是要抒发自己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又通过最后一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可知诗人并未一味沉浸在自己知音难觅的悲凉中,反而准备“明朝挂帆去”,借此表达自己的旷达自信、豪迈乐观的精神。
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诗歌的“四读法”,即“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情感”。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高中所选诗歌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因此,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后面深入体验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熟读精背以致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三、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