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声声慢》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声声慢》说课稿-中学语文论文
《声声慢》说课稿
梁慧岩
一、说教材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是李清照。这一单元选取了四位具代表性的宋代词家的作品,将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词人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写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与同时选入的《醉花阴》互为补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区别。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仅限于了解大意,体会作家感情。但高中阶段,新课标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又要求:“古代诗文阅读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对于初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应侧重培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味和赏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设计意图:本词意象组合密度低,又极具跳跃性,节奏较为缓慢,却能够与情感紧密融合,并极富于层次地展现了词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我将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和情感的关系,咀嚼揣摩关键词语,理解词人是怎样层层渲染,把愁苦之情推向极致的。
四、说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合作,多诵读、多比较,理解情感,感受艺术特色。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体味的学习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创设意境导入教学,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创造诗化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一)知人论世
,课上交流展示。
、总结,形成对李清照较为完整地认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处于自主求知的状态,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前期作品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如《醉花阴》。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愈发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因此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重在前后期的比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能够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诵读是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诵读,将诵读贯穿课程始终。“一读”解决两项任务:抓住词眼、理清结构。通过学生自由诵读使阅读的初步感受与朗读的有机结合。目的是读出了什么样的“情”以及借助什么来表现“情”,使得学生能有对全词的整体把握,进而在赏析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词眼,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品味鉴赏
(二读)
(男女生派代表朗读,教师指导诵读)
①寻寻觅觅
(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

《声声慢》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169 KB
  • 时间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