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30课
诗四首
诗四首
第一课时
赏读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资料助读
。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1)《归园田居》(其三)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八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他后来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2)《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描写了出塞沿途的景色。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或解释
荒秽:
荷锄:
道狭:
草木长:
沾:
huì
杂草丛生。
hè
扛着锄头。
xiá
道窄。
草木丛生。
zhān
沾湿
只要让。
wéi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黄河。
骑马的侦察兵。
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jì
Yān
但使:
愿无违:
征蓬:
长河:
候骑:
燕然:
。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裳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①“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四首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