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干不如巧用方法-幼教论文
蛮干不如巧用方法
文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任钰
近两年,我园陆续招聘了几名新老师。对于刚刚跨出校门的年轻老师来说,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可能帮助他们上好一节日常课,但对于带班,他们却没有经验。组织自由活动时的种种闲难,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孩子像小魔鬼一样”。
午餐开始20分钟后,进餐较快的孩子已经吃完,老师请先吃完的孩子到阅读区看书。刚开始,孩子很听话,可以安静地看书。可随着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情况就变得糟糕起来,有的孩子跑到益智区,有的孩子跑到进餐区。走动的孩子多了,说话的音量也就增加了,甚至出现了追逐、打闹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正在进餐的孩子。
面对这个问题,新老师该怎么办呢?孩子的天性爱玩,喜欢动手操作,一张彩色广告纸,一块橡皮泥,都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新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捏捏、画画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放在方便取放的地方;也可以为孩子提供纸制小汽车或小汽车模型,设计几条带有路标的道路,以便孩子根据路标行驶小汽车;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扑克牌,让孩子做自由组对游戏等。老师提供的游戏应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晨间户外活动结束了,新老师发出指令:“请小朋友收起‘尾巴’,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收得最快。”这时,有些孩子开始收拾,有些孩子还在玩“抓尾巴”的游戏,你追我跑,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新老师第二次发出指令:“小朋友加快速度,做操的时间就要到了,加油!”但仍然有孩子在兴奋地追跑。5分钟后,新老师第三次发出指令:“怎么那么慢,快点过来,再不过来,明天就不要参加游戏了……”
显然,这些孩子很不配合,同时也可以想象,这样高分贝的声音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新老师的嗓子就会哑了。因此,只有改变自己的策略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收拾材料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快一些,而有些“小调皮”总是会磨磨蹭蹭。他们并不是没听到老师的话,而是对老师的话不感兴趣,即使老师说“明天不能玩游戏”之类的话,也不能刺激到他们,因为他们知道这往往都是说说而已。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采取激励的方式,比如说:“XX今天收拾得最快,是第一名哦,他已经来排队了,那第二名在哪呢?”孩子虽小,却都有争当第一的愿望,得到表扬的孩子会更加努力,其他的孩子必定也会争先恐后地整理材料归队,不想自己落在后面。
幼儿教师通常需要带班半天,如果仅靠说来与孩子互动,嗓子很快就会哑。所以,新老师应该适当运用其他方法与孩子进行交流,比如眼神或者肢体动作。在教学环节中,新老师不妨动动腿,走到孩子身边,和他说几句悄悄话,同时向那些不断回到队伍中的孩子竖起大拇指以示表扬,或者用手指表示数字的方法,告诉孩子他是第几个回到队伍里的,这便发挥了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游戏时间到了,老师先讲解游戏规则。一位新老师说:“今天我请一半小朋友在室内游戏,一半小朋友和我到室外做运动。下面开始选游戏。”接着,新老师又说:“我昨天发现,娃娃家的
‘爸爸妈妈’到处乱扔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抢玩具,这样不好。”尽管新老师很努力地讲着,孩子对于老师的要求却是不知所云,开始从认真聆听变成三心二意,新老师说的话根本就没听进去。
新老师
蛮干不如巧用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