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境****,引发阅读欲望
交流资料,诱发阅读兴趣。
上课伊始,安排2~3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重点突出三峡景色的壮丽秀美),引发学生读文,进一步了解三峡景色的欲望。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之歌》,初步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源源流长,汹涌磅礴,荡涤万里尘埃。那我们想不想知道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三峡之秋》
[点评:学习抒情散文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学习之始就以满腔的****投入。教师则设法将学生这热情越激越烈,越煽越旺,持之以恒,以确保学生阅读——体会——理解——悟情——共鸣(感情朗读)步步深入,有效进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标题入手,整体把握。
(1) 板出课题: 三峡之秋
(2) 读题解意:读了课题,你想这篇文章应该是写什么的?
生: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
师:长江三峡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点评: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第一步,也是指导学生习作问题相符的方法之一。]
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景。
3、认读词语,检查易读错字音的掌握情况。
累累 显露 消逝 金鳞巨蟒映出
驳船 磨平 陡立 谷壑 倾向 清冽
[点评:进入六年级后,教材不再统一划定生字,学生学习是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认识的字(包括回生字)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机安排检查活动,及时掌握生字的认读情况,绝对不能放任自流。]
4、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这篇课文写的什么?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点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是首先知道作者写的什么景,进而弄清作者借景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
5、指名回答。(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是三峡秋天的景色,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美”!)
三、理清文脉,重点细读
过渡语:在作者的笔下,三峡的秋色秀美无比,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请同学们扫读课文迅速找出答案。
1、扫读课文,弄清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在书上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点评: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是教给学生捕捉作者思路(也是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抓住文章重难点的极好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又一好方法。]
2、同桌交流。
3、指名反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
4、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 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2) 交流。
(3)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
[点评:文脉理清了,读者的思路就清晰了。学生就可以沿着思路去认真阅读、思考、体会、感悟,就能牢牢把握课文重点了。]
5、把握重点。
师
三峡之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