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第三章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分类,关于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传统争论,货币局制度的特点及其风险与收益,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货币替代以及美元化的概念,外汇管制的概念、方式以及成本和收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状况。引导同学运用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的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以正确看待目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选择和外汇管制问题。
学习要点
第一节汇率制度
第二节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第三节外汇管制
第四节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第一节汇率制度
(Exchange Rate Regime/System):
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确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
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一)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自19世纪中末期金本位制在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定以来,一直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都属于固定汇率制。
第一节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从1816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时的固定汇率制;
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这两种汇率制度的共同点是:
①各价,中心汇率是按两价之比来确定的。
②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第一节汇率制度
不同点:
①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人为建立起来的。
②金本位制下各国之间的汇率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平价是可以调整的。前者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而后者严格来说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
第一节汇率制度
(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的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西方国家普通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1)按政府是否干预划分: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又叫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又叫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
国际金融3外汇制度与外汇管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