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走进新课程应了解课程改革“改”什么
(一)改变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改变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应对新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策略,重建了新的课程结构,更加注意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对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课程目标对教师的挑战
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它体现着课程编制者的意图,同时也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规定了方向。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全面性原则。从知识的维度,要求学生知道某些基本的学科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探究或能力的维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要求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同时还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它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与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课程内容对教师的挑战
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属中央集权制,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则,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内容。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以及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努力适应新课程内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