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
李文娟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是一成不变遵循课标,还是重塑个性,自我调味,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按课标规定的模式教学虽没有偏差但过于古板,做出来的菜永远是一个味,容易吃腻。遵循个性,自我调味,有创新的口味却容易偏离课标。其实,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目的地是哪里,都不能离开语文这个根。教师应让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从这个根部汲取营养,使语文这棵树的每一枝干和每一片叶总能关乎语文之本味,才能散发出十足的语文味。
《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期,其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要慎之又慎。既要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又要铿锵有力的理性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让学生跟着语感走,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在初学阶段知语文之原味,了解语文不仅仅是几个词语,几首诗,还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在渐进阶段品语文之美味,通过品味经典,体会语文不仅仅是大家之言,更要融入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深入阶段悟语文之真味,学会在语文课堂里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整体知味,从枝干入口。系统把握语文,从知其原味开始,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把握是首当其冲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对于初中新生来说并不陌生,自小学以来,他们每天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读古今中外名家的文章,背祖祖辈辈耳熟能详的经典。语文的味道,还没来得及品尝就已消失。到了初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知语文之原味,确定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是一种文化构成,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包孕着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汉语言,就是让学生感受汉民族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杰出的创造,就是接受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和感染。”惟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对语文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语文不再是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的枯燥课程,而是高雅而有意义的课程,学习语文关涉到他的人生层次和生活品位。
语文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供他们使用,这对初中生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他们一生下来说的就是汉语,从来不知道这是他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他们只知道学数学可以用来算数,学英语可以和外国人交流,那些是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课程。他们更不知道,学习语文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就特别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他说,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应着眼在内容上……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文字语言上的种种格式和方法,至于文字语言所含的内容,倒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他认为只记住内容,而不注重文法,是永远也学无所成,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的。
因此,初中语文第一堂课,教师就应让学生知语文——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学生带着如此清晰的认识去对待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就很好确定了。教《走一步,再走一步》《理想》《行道树》《第一次真好》等课文,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b
  • 文件大小155 KB
  • 时间2017-12-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