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很多地方,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手写广告,但是,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的刘山村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广告;每到下午三点钟,好几辆这样的小货车穿梭在村里抢收猪粪。
郑铁路:好了好了,不要照了,谢谢,我也没时间了,还要去收?现在正在热卖中。
猪粪成为抢手货,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村里只要有空地的地方都晒上了猪粪,连屋顶也不放过,所有这些怪现象都与一个人有点关系,说起这个人,村里人对他的评价相当高。
郑增加:我们村的事情他做的太多了。
郑宝林:我这个钱是跟着财陆去赚的,就跟他有钱赚。不是我跟他有钱赚,别人也是这样。
郑增加:比如说叫我们去跳港我们也去跳。
他就是郑财陆,在村里,他是大伙眼中的致富榜样,每做一件事都成为村民们追逐的目标。
郑财陆所赚来的财富与猪粪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他创造财富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点都与猪粪有关。当年,因为猪粪,他催生了当地一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产业,他也因此成为那个产业的龙头。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曾经在他眼中是宝的猪粪,竟然会成为他创造千万财富过程中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郑财陆所在的刘山村原是厦门的一个小渔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打渔为生的郑财陆在村边承包了50亩鱼塘开始养鱼,没几年,他承包的鱼塘就扩展到300亩。规模扩大后,郑财陆感觉到养鱼的饲料成本越来越高了,就在他为这个问题发愁时,他学到了一个词——循环经济。
郑财陆:循环经济,立体养殖。自己养猪,用那个猪粪养鱼,饲料给猪吃,猪吃出来的下脚料可以养鱼,一举两得。
当时的郑财陆没有意识到,他用猪粪肥水养鱼的这个想法竟然会为他带来千万财富。更没想到这个想法会催生当地一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产业。
天马种猪场是一家国营种猪场,离刘山村不远,郑财陆的堂哥就在这家种猪场上班。郑财陆的想法得到堂哥的技术支持,他从天马种猪场买26头生猪回家养殖,用猪粪肥水养鱼。年底一算账,郑财陆兴奋不已。
郑财陆:鱼类里面就是红莲啊白鲢这些都吃水质的,所以放猪粪下去,前几年很好,饲料又能省到超不多要三分之一左右吧。全部成本加起来,24头卖的猪,算26头的成本还赚一万块。
26头猪不但为郑财陆节约了三分之一的养鱼成本,还意外地赚来了一万元纯利润,欣喜之余,他决定扩建养猪场。那几年,猪肉的价格行情很好,郑财陆的养猪场从一个扩大到了14个。郑财陆不断扩大养猪场的事让村民们看在眼里,他也因此成为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郑增加:他家里的车比我们的自行车还要多。
郑国强:一直扩大,你要扩大你肯定赚到钱你才会扩大嘛,再一个就是买车七八十万的车买下来了,那还不赚钱?
看着郑财陆靠养猪已经买了五部车,原先以打渔为生的村民们,也在家里养起了猪,跟着赚了钱。他们的文化生活也都随之丰富起来了。
记者:家家都在养啊?
村民:是啊,我们这边住的都是高山,没有水,没有水种田,那每一家都养猪。
记者:你家养了多少?
村民:我们家差不多100多头,母猪。你笑什么?这是事实,你还在笑?
记者:你怎么总叫她们赶紧跳啊?
村民:我是一直在叫她们,时间来不及,等一下要去养猪。是吧?对吧?我们一般3点半都要养猪,太晚了来不及了。住得远的很多。
记者:你家里养猪养得多吗?
村民:我家里有一千多头吧。
记者:这么多?那就抓紧时间呗。
村民:所以啊!我就一直叫他们快一点快一点。
这些能歌善舞的腰鼓队员,个个都是郑财路带出来的养猪能手,他们到周边村屯演出的同时,也把养猪这股风潮带了出去。短短几年间,西柯镇及周边生猪产业年销售额迅速增长到1亿多元。郑财陆也成为了西柯镇养猪协会的会长。
主任陈水用:基本上他们村的一些其他比较中型的专业户也基本都是由他带动起来的,包括从技术,管理么能起到一个比较带动的作用。
养猪的人多了,来找郑财陆咨询的人也多了起来,从建猪舍到防疫到买生猪,都有郑财陆的身影,此时,身为西柯镇养猪协会会长的他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地方的核心人物。
郑财陆:很多人都说,反正跟某某人养猪他有赚钱我们跟他也能赚到钱,心里就感觉自己很骄傲,哇,我身边还有这帮养猪的兄弟。那么多。
2000年的一天,郑财陆接到镇里打来的一个电话。那几年,镇里的电话不是叫他去开会就是让他去领奖,郑财陆凭着直觉感觉又有好事找上门来了,当他兴冲冲地赶到镇政府时,他那种美好的感觉瞬间被打破了。
郑财陆:他说有人写信反映了,你讲一下到底怎么回事?我说整个村庄养猪管我什么事?你直接找我干什么?
听说有人写匿名信将他给告了,郑财陆火冒三丈,自己好心好意带着大伙致富,没有功
猪粪的财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