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doc.doc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获得最大利润既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2、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对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现代商业银行正在向着“万能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综合银行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的产生
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早在127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出现一个巴尔迪银行。
比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是1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
1694年,英国政府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二)商业银行的形成
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
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是国家或政府出资组建。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尽管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不同,称谓也不一致,但其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
(一)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
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活期存款,银行本身的信用创造能力有限。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银行也不愿意提供长期贷款。
这种传统的优点是能较好地保持银行清偿力,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较好;缺点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按这一传统发展的商业银行,除了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外,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与债券,替公司报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发展,并为向企业合并与兼并提供财务支持与财务咨询的投资银行服务。
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的优点是有利于银行开展全方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其缺点是可能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一)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发挥这一功能有以下作用:
1、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
2、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
3、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二)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其功能的发挥早于信用中介功能。
商业银行在发挥支付中介功能过程中,具有两个作用:
1、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
2、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三)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它服务。
(四)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这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
(五)调节经济
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它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经营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