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继续教育油田中心语文二班下半年.doc大港区继续教育油田中心语文二班下半年
学习简报
辅导教师:王永凤第一期 2009年10月
卷首寄语
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制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继续教育的学习也具有这样的魅力。
作业展示
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新教学观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求教师主动寻找与学生相契合的思维切接点。课堂中,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提问的指向目标是学生,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显然是重中之重。
第一,要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提问。
古人把教师的作用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这是十分精到的。而“传道、授业”当从“解惑”入手,也以“解惑”为目的;“惑之不解,道之不传”。何为“惑”呢?那便是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些“疑点”有经验的教师是心中基本有数的,但要做到了如指掌,又是很难的。因此,让学生有提问的兴趣和机会是了解学生疑点的最佳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的一条途径。一旦这些疑点解决了,课堂教学任务便圆满完成了。例如:在教授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在课堂上,也要鼓励学生即兴提问,能解答的当堂讨论解答,暂时不能解决的留待课后解决。
第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首先,提问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掌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步骤,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后,还应作适度的停顿后再指定学生回答,万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可以使全班同学注意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全体同学都在心中拟一个答案,并因每个同学都有可能被问及而不得不作一定的思考;也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对某一位同学的回答进行评定和补充。有时这种思考是要有一定的阶梯的,也就是说,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有一个中心问题并附带几个小问题作为思考的引导和阶梯。例如:鲁迅的《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忽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蓝子。”教师可以围绕“这段描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设置以下问题为思考的阶梯:这段文字是对夏四奶奶的什么进行描写的?(神情描写)这是什么样的神情?(羞愧的神情)她为谁感到羞愧?(为死去的儿子)她的儿子夏瑜是为革命而死的,应该感到骄傲,她为什么羞愧?(不理解儿子的革命行动)连母亲都不理解儿子的行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加强、思考步步深入,积极性得到发挥。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表述、并引导补充、解决问题。正确的答案并非提问的最终目的,提问的目的还在于它的回答过程。回答教师提问本身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尽量详细作答,并补充自己的答案。教师不必重复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要让其他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口述的习惯,并提
大港区继续教育油田中心语文二班下半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