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 )
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树立教育的信念,这样说: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
杜威: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2、各学科课程及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3、各学科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处理
4、学科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5、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氛围)的创设
6、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7、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8、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个别教育与辅导
9、如何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困扰
10、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11、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心态及人格力量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
1、教育目标的蕴涵
2、专业人员的缺乏
3、师源伤害的存在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教育目标的蕴涵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总体教育目标
(2)学科教育目标
2、专业人员的缺乏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谁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要求:
(1)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合格证书;
(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
目前,多数国家都按照这三项要求,从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中来培养学校心理学家。例如,澳大利亚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州的教育部提出申请,获准后,用一年时间自费学习心理学的有关课程,取得有关证书,即可从事学校心理学家的实践工作。
谁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6000 ~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
按此比例,~3万名学校心理学家。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数才4000 余人,即使全体改行成学校心理学家,也不到六分之一。
目前大学心理系每年的毕业生只有 300人上下。如果全部培养为学校心理学家,且人人健康,长生不老,需要100年才能培养成功。
因此,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只能来自中小学教师。
41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