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调研报告.doc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调研报告|第1
近年来,以区域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为标志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成立水务局和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1239家,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2%,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一大批重要城市都成立了水务局。2004年3月,以北京市组建水务局和海南全省实现水务统一管理为标志,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水务工作的重点要从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向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从建立水务管理体制向创新水务运行机制和健全水务法规体系转变,同时加大对水务市场化改革的指导力度,致力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
城市水务产业具有经营形式的自然垄断性、投资的低回报性和高稳定性、资本高沉淀性以及由于政府定价造成的低需求弹性等特性。由于城市水务的以上特性,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解决政府投资不足问题。因此改革城市水务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市水务市场化进程,对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总结水务系统在水务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经验,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水务市场化健康发展,对水务市场化改革进展较快的上海、深圳、苏州、宿迁、武汉、珠海、北海、海口、三亚、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等市水务局、供排水企业、水务投资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市水务市场化调研报告》
一、城市水务市场化发展现状
(一)城市水务概况
城市水务市场化与产业化紧密联系。水务产业化是水务市场化的基础,而良好的市场机制又能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城市水务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水系治理、水源保护,以及取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水务的取水、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已经被充分整合,现代水务企业已经渗透到水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我国的城市水务是从供水行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1882年,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家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建有自来水厂72个,日供水能力240万m’,供水管道长度6600km。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设施的不足及其对经济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把解决供水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把供水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使得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到2002年,全国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5362万m3/d,年供水总量3100738万m’,用水人口27420万人,供水管道长度255054km,%;城市污水年排放量3375959万m3,污水处理厂537座,处理能力3578万m3/d,年污水处理量1349377万m’,排水管道长度173042km,%。
根据2003年水务管理年报的统计,全国水务系统(水务局和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水利局)自来水供水能力6546万m3/d,供水管道长度132261km,年供水总量1412448万m’;污水年排放量1210535万m3,有污水处理厂281座,排水管道长度142646km,年污水处理量398991万m3/d。
(二)城市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