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法学_5经济法主体制度23P.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讲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制度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法主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掌握市场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及其权利与义务,并熟悉市场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及其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1) 经济法主体的基本结构;
(2)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主体概述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及基本涵义
1. 定义。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社会实体)。
2. 涵义。
(1)经济法主体是一种社会实体。
(2) 经济法主体是整个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经济法主体必须参与国家经济协调活动。
(4) 经济法主体必须是依照经济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二)经济法主体的特征
1. 经济法主体外延的宽泛性。
2.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特定性。
3. 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4. 经济法主体在法律形态和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
(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1. 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
(1) 宪法及组织法。
(2) 法律。
(3) 行政法规、专项经济法规。
2. 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基本形式。
(1) 依宪法、组织法或决定、决议、特别授权而产生。
(2) 通过核准登记注册而成立。
(3) 依法定程序而取得特定资格(自然人)。
(4) 因主机构派生而产生。
二、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结构
(一)有关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几个理论问题
1. 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构成制约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3. 市场主体(企业)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4.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企业内部机构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
5. 公民个人也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
6. 各类主体之间是一个多层次、双重职能、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二)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结构
(1) 经济决策主体。
(2) 经济管理主体。
(3) 生产经营主体。
(4) 消费主体。
(5) 经济监管主体(权力、行政、社会三大类)。
1. 功能型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

经济法学_5经济法主体制度23P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