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烂”发挥极致.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
——“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要] 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倡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老师自己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模式。这显然,这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关键词] 课堂笔记复
有学者提出高效课堂的意境应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意味着教师要清楚一堂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数峰”,即那些主干知识、节点知识、容易生成及容易迁移的知识。而做笔记就是对“数峰”进行永久性的系统记录,这对复忆存储知识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自身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模式,这显然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接下来我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一、复时复住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需要在复习中,教学需要把知识点的梳理和概况成了核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笔记”存在一定的误区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抄写”多,“思考”少
从学生的学倾向于“抄写”教师在黑板上所做的板书或者简单记录一些试题的答案,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在“抄写”过程中,暂时停顿或举手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这部分学生注重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显然,这样的听课,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

图1:不同课题中的板书和笔记时间图2:不同课题中的问题数量和回答人数
从两张图表数据可分析得出: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几乎与教师板书的时间平行,由此可见,学生几乎是跟着教师的板书“抄写”。而从图2中问题数量(独立回答的问题)和回答人数,可见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讲述”,所问的问题数量极少,并且学生回答的人数也及其少数,说明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相关问题。
2、“被动”多,“主动”少
从学生的学”是一种“被动”行为,是一种需要教师带领的“被动”学录。当然,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大量的讲述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相应地就减少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图3:同课堂中不同时段教师强调做笔记的次数、讲述时间和未做笔记人数
由图3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反映:在同一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同时这样的状态与教师的“强调次数”紧密相关,而当“讲述时间”减少时,未做笔记的学生人数就开始增加,这说明了在教师讲述状态下,学生并非所预计那样认真记录笔记,从另一侧面说明学生记录

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烂”发挥极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raccs37
  • 文件大小648 KB
  • 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