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记录片的本质使命:真实
纪录片定义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电影诞生于纪录片的创作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录电影的拍摄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也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二、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
新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诞生于1958年一说是当年5月创作的《到农村中去》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第一个节目就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到农中村去》。
(一)初创时期(1958—1965)
在这期间,中国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模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史实,保存某个辉煌时代事件的纪录电影的创作方法,在创作手法上注重解说词和蒙太奇剪接效果。
以介绍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领导人出访等重要活动和重要节日为主要任务。出发点是一样的——以宣传报道为主——国家,阶级观念。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纪录片是《收租院》,主创人员是陈汉元、朱宏和王元洪。
作品充分运用摄影造型、编辑技巧和解说词组成影视艺术语言,以当时流行的政治标准,否定和批判了恶霸地主的罪恶。在社会功能和风格、样式探索上,是当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高峰。
(三)探索时期(1979—1988)
1979年4月,中国开始与日本拍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发展的开始。
《雕塑家刘焕章》(1982年摄制,陈汉元、李绍武等)是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电视报告文学体。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解说词大胆采用了第一人称方式去模拟人物的内心独白。
在表现形式上,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其中的代表作品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各类名牌纪实类栏目的诞生及其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促进,是这一阶段的突出变化。如《祖国各地》、《兄弟民族》、《神州风采》、《地方台50(30)分钟》(1989年1月开播) 。
(四)转型时期(1989—1997)
1989年冬季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开拍。
这一阶段,在技术上,ENG设备的采用使声画合一成了普遍的方式,随后的DV方式的出现使纪录片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在观念上,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得到了回归;对“真实”的理解不断的深入,“个人化”纪录片开始出现;
在创作群上,既有体制内孜孜不倦的工作者,又有在体制外勇于探索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纪录片,专题片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