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仙居水文化建设的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仙居水文化建设的研究
周建华(仙居县水利局 317300)
摘要: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本文从仙居水文化的内容、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加强仙居水文化建设的措施等方面对仙居水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仙居水文化建设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措施;人文精神
1 文化与水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使人的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建设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2 仙居水文化仙居位于浙江东南部,四面环山,以丘陵山地为主,是山间河谷盆地,历史上交通相对闭塞,因此文化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下汤遗址一些两端出刃、背呈三角棱的有段石锛,以及饼形吹砸器和流星索不见于省内外其他文化遗址,为下汤遗址的独特文化遗物,富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又如仙居人多具大山般的质朴敦厚、倔强野蛮的禀性,同时又兼溪水般清丽细腻、灵秀柔弱的气质。再如安岭一带方言中至今尚存古汉语成分。这些都形成了仙居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现象。
人水自然关系中的人文精神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赋予仙居独特的人文精神。
距今七千年的下汤文化遗址的地理环境是“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距仙居县城西30 公里处的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西傍四鸟坑,是一块高出四周约2m 的河谷盆地的台地。永安溪作为灵江两大源头之一,是仙居的
主要河流。下汤文化遗址的地理环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环境观”:既给先民聚落解决了水源问题,又为先民聚落农业、采集和渔猎生产方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以解决先民的食物来源问题。坐北朝南的向阳台地,既能宜居生活、方便交通,又能避免洪水侵袭。
图1:下汤遗址近几年,仙居发挥“山环水抱”自然地理特色优势,依托现有水系与山林格局,结合城市绿地规划,精心打造“二带二廊”即:沿永安溪的城市生态景观带、沿东部山林及城市休闲旅游通道的旅游生态轴带、沿盂溪和三桥溪的两条生态廊道,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绿道贯穿永安溪沿线的山水特色,积极打造仙居绿道品牌,加快形成“城在园中、山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花中、水穿城过”城市景观新格局。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使人文精神落实到实处,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提高仙居的核心竞争力。
人类治水历史中的人文精神纵观仙居治水历史,从古堰-解放后新建一批水库、山塘和引水渠等水工程-1992 年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在的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项目,体现了从单个工程到区域、再到流域综合治理,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再到生态水利的转变,渗透出一种无法掩饰的科学精神,是仙居群众科学治水的见证。
下岸水库在筹建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万众一心建水库,齐心协力创大业”的号召下,纷纷慷慨解囊。从1998 年到2003 年,累计10 万余人次为下岸水库工

仙居水文化建设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