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笔尖的心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笔尖的心声
——基于聋童自身发展的作文教学研究
蒋薇
摘要:当下的聋校作文教学费时多、效果差,聋校并无为聋生量身定制的专业习作教材,作文教学极不符合聋生的认知能力与自身发展。聋生的作文水平流于形式,其语言表达与沟通交往能力很难得到切实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聋生的社会生存能力。聋校作文教学,应从聋生实际出发,基于聋生的认知能力与发展水平,有效引导聋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培养聋生正确的表达习惯,积极开拓其思维视野,激发其内心情感。使聋生能够透过笔尖尽现心声。
关键词:聋校;作文;发展规律;认知能力;语言表达
审视当下的聋校作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不符合聋生发展规律的现状令人堪忧。受听、说能力所限,聋生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要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多数聋生在运用文字进行表达时主谓颠倒、语序错乱、词不达意,很难与健听人进行有效沟通。而放眼当下的聋校教学,适合聋生的作文教材少之又少,聋校教师的教法也无定律,评价标准更是没有针对性。多年来,聋校作文教学难度大、耗时长,取得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聋校的作文教学,应着眼于聋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聋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纪实:语言发展迟滞阻碍有效表达
一、语法混乱,语句不通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它具有很强的线条性。在交际过程中,健听人按照规则对语言要素进行线性的组合,如“吃饭”、“我写作业”。而聋生在表达过程中缺乏对语言规则的敏感度,常常把前者表达为“饭吃”、“作业我写”或“作业写我”。
一篇聋生的作文中,常常伴随着多种语法错误:语序颠倒、前后文缺少承接、句子成分缺失、语义累赘、动名词不分等等。
笔者曾经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上午,我在家作业认认真真完了,妈炒菜,红烧鱼、青菜、猪肉。葡萄真好吃极了,边吃葡萄边田埂热。”乍读这段话,还以为这位学生写的是母亲给自己做的一顿饭:主菜是红烧鱼、青菜、猪肉,葡萄是饭后水果。而实际上,这位学生写的是自己某个星期天的生活:上午在家写作业;中午,妈妈做美味的午餐;下午,妈妈带着自己和弟弟去葡萄园里劳动。这位同学家里经营着一个葡萄园,父母忙于劳作,常常留下她和弟弟独自在家。做完作业后,母亲会带着姐弟俩来到葡萄园,让孩子在一旁玩乐,热爱劳动的姐姐还会帮着父母做农活。正因为如此,这段日记的结尾才会出现“葡萄真好吃极了,边吃葡萄边田埂热”这句话。她想表达的其实是:“(吃过午饭,我和弟弟跟着妈妈来到葡萄园里。天气很)热,(我和弟弟)坐在田埂上吃葡萄,葡萄好吃极了。”
这篇日记中最后一句话和前文缺少了衔接,显得很突兀,并引人误解。“真”和“极了”语义重复,“我和弟弟”这个主语缺失,“作业”被误做动词使用,显然是表达不清的典型案例。而这样的例子,在聋生中却并不少见。
二、流水叙述多,生动描写及内心感悟匮乏
翻阅聋生的作文、日记发现,记叙文是聋生的首选,抒情、状物散文少之又少。而在记叙文中,叙述性语言又远远多于描绘性语言。大部分聋生只是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几个事件作直白的陈述,几乎没有细节描写及内心活动。
某聋校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包馄饨》的作文:今天早晨,我六点钟起床了。刷牙、

笔尖的心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