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及对苏州的启示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基础上的。在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加上世界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随之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正大问题。针对这种不断加重的环境危机,人类开始致力于通过各种办法来缓解这种危机,生态化建设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二)选题意义
自从工业园区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后,各式各样的工业园区便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国各地。在这些盲目开发的工业园区中有的只讲经济效益,不管生态效益,而更多的虽然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却仍停留在“末端治理”的阶段,在污染面前手忙脚乱,最终结果是投入资源多,返回自然的废弃物多,导致生态恶化,资源匮乏,效率低下,成本增高。近十年来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工业生态园区理论正好为我国这一方面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目前经济正处在高增长时期,在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不必再重复西方发达工业国走过的路———先污染后治理———而应借鉴发达国家目前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的经验尝试直接建设工业生态园示范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匮缺、但同时又存在原材料和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尝试也为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网络,实现物流的“闭路再循环”,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借助生态工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方法,将资源的加工链尽量延伸,既达到资源价值增值,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07 年6 月,国家环保总局已主持通过论证了26 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还有十几家生态工业园区正在规划中。目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在经济规模、规划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园区规划对生态建设引导不够、污染防治能力有待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资源配置有待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一)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与建设的动因
张攀、耿涌、姜艳玲(2008)阐述了高新技术园区的生态问题和隐患。指出在现阶段,国内诸多高新区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质量,相继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仍然有很多的生态问题和隐患并没有得到识别、分析和处理。文中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多重污染、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几大问题。
张攀、耿涌、姜艳玲(2008)阐述了高新技术园区的生态问题和隐患。指出在现阶段,国内诸多高新区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质量,相继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仍然有很多的生态问题和隐患并没有得到识别、分析和处理。文中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多重污染、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几大问题。
截至2007 年6 月,国家环保总局已主持通过论证了26 个国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及对苏州的启示[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