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悬念
今天去上课,我背着一个大包裹走进教室,学生露出诧异的神色。我借此问学生:老师今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拿着一个包裹。
我问: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说:上课应拿着书本,怎么拿着包裹来?
我说:这就叫做设悬念。接着我把包裹打开,学生“啊”了一声,还有一层?
我又问: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说:怎么还包着一层?里边是什么宝贝?怎么里边还动?
我说:这就叫做第二次设悬念。
学生笑着说:明白了,这就叫做设悬念。我又打开第二层包裹,这回学生看明白了,竟是一个电动小猴。
我说,还有疑问吗?
学生说,没有了。
我说,既然看明白了,没有疑问了,那就叫解开悬念。
我问:那么,你们能不能替老师解说一下什么是悬念?
学生答:能使人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叫做设悬念。
我总结:设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的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一句话,勾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一直读下去。
再比如,我们常听评书,当我们听到精彩、激烈的关键时刻,啪的一声,醒木一拍,请听下回分解。急得你抓耳挠腮,那种
“牵肠挂肚”的感觉我们都有体会。
设置悬念有三种方法:
一、倒叙法
先写事件的结果,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激发读者追根溯源,探究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如:我们所学的《羚羊木雕》开头写妈妈问“我”放在哪了?并让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老实交代“送给了好朋友芳芳了”。那么“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芳芳呢?芳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如何设置悬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