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编码:7096311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4学时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工商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是我校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解决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及演变。第二节市场的概念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循环、微观经济学的假定前提。第三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工具。第四节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理解: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需求及需求曲线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第二节供给及供给曲线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第三节市场均衡及价格决定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定理、价格的作用与价格政策。第四节需求弹性及供给弹性弹性含义与一般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斜率、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与分类、需求收入弹性计算与分类、需求交叉弹性计算与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需求、供给、均衡、弹性等基本概念。掌握:供求决定商品价格的理论及其应用;弹性的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章消费者选择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效用的基本概念欲望、偏好、效用、效用分析的两种方法。第二节基数效用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从消费者均衡原则推导出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基数效用论的运用。第三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第四节确定性下的消费者选择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推导、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理解: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等基本概念。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基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它们与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相应效应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效用最大化方法解释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第四章生产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企业的性质企业、企业理论、企业类别。:..第二节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规模报酬。第三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四节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和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第五节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等成本曲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扩展曲线。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企业及企业的性质、扩展线。理解:短期与长期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规模报酬等基本概念、长期生产时企业合理的投入区域。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及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及最佳要素组合条件。第五章成本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利润。第二节短期成本曲线从短期总产量到短期总成本、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短期成本变动规律的解释、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第四节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会计利润、超额利润理解: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类型市场的概念、市场的分类。:..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竞争行业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数学分析法,图示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第七节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消费者统治。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市场的分析和消费者统治说法。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和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垄断市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垄断市场垄断的性质、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二节垄断厂商的均衡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垄断厂商长期均衡、多工厂垄断厂商的均衡。第三节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统一定价法则、价格歧视的含义和条件、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第四节垄断市场的效率评价垄断程度的衡量、垄断的社会成本和收益。第五节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第六节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竞争在经济中的作用。理解: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不存在的原因。掌握: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均衡条件;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第八章寡头市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知识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及表述、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与寡头均衡。第二节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的概念、寡头垄断的特征、寡头垄断的成因、寡头垄断的分类。第三节经典寡头模型寡头模型的分类、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效率比较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经济效率比较、关于经济效率的争论。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等模型。理解:不同市场的效率。掌握:寡头垄断的特征和寡头垄断的成因;古诺模型;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与寡头均衡。第九章要素市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要素需求概述生产要素、厂商对要素需求的特征。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的原则、由厂商的要素需求到市场的要素需求。第三节要素供给概述要素所有者及其最大化行为、要素分配的原则。第四节劳动的供给和土地的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土地的供给及地租的决定。第五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收入的差距、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收入分配理论和生产要素的分类。理解:要素所有者供给生产要素的原则;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内涵。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劳动和土地的供给曲线。:..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一般均衡分析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第二节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埃奇渥斯盒、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及推导过程。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及推导过程。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般均衡分析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完全竞争经济的优越性和完美性,及其缺陷;完全竞争经济的最高效率实现原理。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和帕累托最优条件;利用埃奇渥斯盒分析问题的方法。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及政府的作用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垄断垄断与低效、垄断与寻租、限制垄断的公共政策。第二节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及分类、外部性与低效、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案。第三节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及分类、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公共资源的保护。第四节不完全信息质量不确定与逆向选择、市场信号传递、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第五节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总结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现实生活中市场失灵的现象。理解: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作用。掌握: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矫正市场失灵的对策。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中有关微积分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微观经济学学习所应必备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为后继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奠定基础而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基本掌握相应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对微观经济运行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四、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在相关章节设置理论实验和应用环节的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在实验室采用经济理论实验教学系统开展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实验教学和案例讨论。五、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实验学时章节内容总学时讲授学时(或上机、讨论)第一章导论44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862第三章消费者选择651第四章生产论44第五章成本论66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651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垄断市场651第八章寡头市场44第九章要素市场651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66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及政府的作用862合计64568六、本课程课外练习要求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便于教学相长,要求课内外学时比为:1:,主要的作业形式包括:教材课后均每章3-5题。作业要求按时上交,以完整、准确为标准分层为优、良、中、差。七、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验和社会实践。以学校所能够提供的硬件设施为条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八、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教学参考资料:丁娟娟、吴振信、郑春梅、郝凯,《微观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7年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九、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成绩评定标准:采用百分制,考试占70%,平时占30%。考试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平时作业、读书笔记、论文等成绩构成。十、其它问题的说明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任课教师在具体实施本大纲的过程中,可有2-4学时的机动。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