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也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发展。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面临着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矛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下,扩大消费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扩大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是我们目前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对象,因为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扩大农村消费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力求从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中,找出目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使得当前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优化消费结构,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评价消费结构的指标
1. 恩格尔系数
研究消费结构必不可少的一个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具体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它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一个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和消费结构合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必然要对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进行比较分析。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生活越贫困,越低则显示生活越富裕;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
王霞辉等(2008)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存在问题,认为问题主要是恩格尔系数相对偏高,消费层级过低,城乡二元消费结构差异显著等,并提出消费结构优化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掘农村的消费潜力,降低消费品价格,最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萨氏恩格尔系数
萨氏恩格尔系数把储蓄纳入分母中,目的是提醒人们在研究消费时,注意储蓄对消费的影响。从系数值来看。萨氏恩格尔系数与恩氏恩格尔系数的数值有共同的特点,在对于系数值的判定上,都是数值越小,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而数值越大,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越低。
3. 超恩格尔系数
叶福龙(2003)提出了“超恩格尔系数”的概念, 定义为“满足人们生存、生活的物质消费, 扣除其中源于满足人们心理、精神的那部分价值, 而得出的净物质消费额在整个消费额中占的比重”。该值越小, 说明该越高。同时, 他还说明“超恩格尔系数”依据“二八定律”。
韩立岩,夏坤(2007)针对恩格尔系数的缺陷提出了发展系数的概念。标识消费结构的发展系数的定义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与消费总支出的比值。文中使用永久收入模型对北京市未来15年的消费情况作了预测, 以此检验对发展系数和恩格尔系数之间关系的推算是否正确, 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用发展系数代替恩格尔系数的优势所在。
(二)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
黄祖辉、陈林兴(2010)采用浙江农村居民的分类消费数据,数据全部来自《浙江统计年鉴》(1984 — 2008 )。文中采用基于递归残差的CUSUM 检验和CU
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