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9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到2013年的6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将结果与我国常规标准分进行比较。然后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一组服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治疗一个疗程(8周)后,再通过SCL-90量表记录患者的得分和消化道的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SCL-90总分和各部分分数明显高于我国常规标准(P<),其中抑郁因子和焦虑最高。经过抗抑郁治疗后,SCL-90分数较之前明显下降(P<)。从消化道临床症状来看,服用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服用安慰剂组(P<)。结论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精神情绪障碍,同时对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功能性胃肠病;SCL-90评分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是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来解释,这种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消化系统症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有的患者会出现睡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有此类症状的患者病情较重,还有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肉痛等。采用生化、内镜和影像等检查方法一般无法发现器质性病变,并无法解释的一种胃肠道疾病。FGIDs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例如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八大类。近几年的研究显示,FGIDs会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应用小剂量抗抑郁药是FGIDs治疗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到2013年的6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40例,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38±18)岁,病程为3-12年。这68例患者中,有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1例肠易激综合征,15例功能性食管疾病,4例神经性呕吐。
方法
将68例FGI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将结果与我国常规标准分进行比较[1]。每组为34例,一组服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每天20mg,部分睡眠障碍患者可以加用5mg安定。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治疗,一天一粒。两组治疗一个疗程(8周),再进行SCL-90量表进行评分。
评判指标
按照精神量表和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定:消化道症状间断性出现,或程度较轻微为轻度记为1分,频繁出现或持续性且症状较严重,但尚可耐受定为重度记为3分,处于两者之间的症状可以判定为中度记为2分,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药物难以耐受定为严重记为4分[2]。治疗结束后,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减少4分视为临床治愈,减少2分视为显效,减少1-2分视为有效,分数变化小于1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
,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68例 FGIDs患者在治疗前的SCL-90
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