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川历史上严重旱水灾情况.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川历史上严重旱(水)灾情况
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卢华丽
南川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西北侧,建县始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至今有1375年历史。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但南川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春旱常有发生,初夏多连阴雨,盛夏多伏旱。
一、旱灾
南川干旱频繁,伏旱常与秋旱交替出现。据南川气象站资料记载,伏旱年频率达82%,其中重伏旱频率占18%。历史上一次伏旱持续时间长的达两月之久(1964年6月28至8月26日),多的1967年出现三次(段)。而2006年夏天的严重干旱达73天,℃,℃(1972年8月26日),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历史上的较大旱情有:
1、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一月,以旱灾免税粮。
2、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旱。
3、清光绪五、六年(1879年)皆大旱,綦江、南川两县均受灾。
4、民国三年、四年(1914、1915年),民国三年六、七月大旱无禾,秋至冬仍不雨,全县田禾十分之七颗粒无收;民国四年自六月断雨,春夏季又旱,大饥。
5、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秋间三月不雨,受灾地31879方里,灾民达142859人,估计损失稻谷18万石。同年又冰雹为虐,受灾地2054方里,灾民有102418人,受灾地方小春无收。
6、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从头年中秋起至五月间未下大雨,"虽城厢附近地较低洼,尚有细小溪流所供灌溉,顾全县五分之四以上均属山岭梯田,泥土龟裂,灾象严重,无法播种。水江石一带赤地数百里,农禾枯槁,小春绝望,大春难期。"
7、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夏播种以来,"始则淫雨成灾,历四十余日不晴,嗣至夏末秋初又遇骄阳肆虐,阅五旬不雨,田土龟裂,草木毕萎,秋收期届,四乡稻苗穗者十分之一,穗而不实十之三、四,不穗不实十分之六、七。全县四十乡镇,几乎无处不然,民心恐慌达于极点。"
8、1961年干旱严重,全县43个公社,干旱严重的有31个公社,受灾面积达275438亩,减产三至四成的91025亩,减产五至九成的80900亩,减产九成以上的有102624亩,全县因灾减少3704万斤。
9、1964年6月28日至8月27日,旱灾持续61天,使大春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
10、1971年旱灾严重,成灾30个公社,受灾面积达65万亩,减产三至五成的33万亩,减产五至八成的19万亩,减产八成以上的6万亩。成灾人口264269人,其中特重灾民29925人,重灾民78983人,轻灾民155361人。减产粮食4292万斤。
11、1975年7月初,出现25天的伏旱,30多天的秋旱,受灾面积294013亩,减产三至五成的138342亩,减产五至八成的113343亩,减产八成以上的77500亩。造成特重灾民112271人,重灾民11981人,轻灾民186008人。全县因灾减产4500万斤。
12、1976年7月20日后,值水稻、包谷吐穗扬花之时,遇五十多天的高温伏旱,溪河断流,老井枯泉,有的塘基、库基龟裂,人畜吃水都很困难。全县受灾面积达95%,粮食减产一亿零五百五十五万斤。
13、1978年

南川历史上严重旱水灾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