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锐器伤监测分析及防护措施
李月英刘薇薛彤崔冉
北京市健宫医院 1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本院上报的锐器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资料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生锐器伤110例,结果资料显示:发生锐器伤人员分布中护士(包括实习护士)所占比率最高,%;工作年限0~5年发生率最高,%;%,%%;引起损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头,%;%;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锐器物时40%%;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占60%;%;已知病人源情况HBV(+)5例,HCV(+)2例,TP+1例。结论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强是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正确处理锐器物,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培训;防护
锐器伤是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及护理工作中被穿刺针等锐利器械刺破皮肤或出血的意外伤害。是临床医务工作者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同时也是导致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途径之一。为了减少或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笔者对2012—2014年我院上报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2—2014年上报的《锐器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共计110份,报告单内容包括发生时间、被刺伤者姓名、年龄、工作年限、伤者科室、伤者类别、发生地点、锐器种类、锐器目的、发生环节、操作是否正
确、是否被血污染、病人源情况、是否戴手套、受伤程度等。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每一份报告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锐器伤职业类别及发生地点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按锐器职业类别及发生地点分布情况
发生锐器伤者的工作年限资料显示110例发生锐器伤中,工作年限在0-5年内的医生及护士72例,%。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锐器污染源情况在110例锐器伤中,已知病人源情况31例,%;其中HBV(+)5例,HCV(+)2例,TP(+)1例。不清楚病人员情况79例,%。
发生锐器伤时医务人员的防护发生锐器伤时医务人员未戴手套66例,占60%,带单层手套42例,%,带双层手套2例,%。
,对被污染锐器刺伤的80例医务人员进行化验,其中44例自身有抗体,26例接种了乙肝疫苗。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与职业类别,工作年限有关。在发生锐器伤的110例中,护士(%)%,与陈敏等[1] 相关报道一致。且工作年限在0—5年的医务人员72例,%,这与护士是打针、输液等操作的执行者有关,使用锐器的机会远高于其他职业,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社会地位、护患关系形成的心理压
医院员工锐器伤监测分析及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