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
崔肃(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310024)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18 例,平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白蛋白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两组患者各项在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这三项康复指标改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康复指标,显著减少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1-02
对于大多数手术患者而言,营养不单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合理的营养也能更快的使患者得到愈合,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普外科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可以促进患者营养功能恢复[3,4]。因此为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手术后对患者给以营养支持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18 例,平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比较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我院普外
科收治的患者118 例,平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66 例,女52 例,年龄42~72岁,± 岁。其中胃癌34 例,十二指肠溃疡34 例,胰腺炎28 例,胃溃疡患者12 例,结肠癌10 例。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也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采取颈内静脉插管或周围静脉输液,为患者输入混合营养液,持续时间为1 周,混合营养液配制分别依照患者的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配制,保证营养物质、热能与氮的比例原则为糖:脂肪=2:1;热能:氮=100~150:l。
观察组采用肠内外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内采用鼻肠营养管,于术中经鼻放置。第1 天采取重力法对500ml 等渗糖盐水予以滴注,第2 天给予500ml 瑞能,第3 天给予患者1000ml 瑞能,而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00~2500ml。热氮比维持在100: l~150: l。
统计指标统计患者诸如Hb 及Alb 等营养指标,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 检验和x2 检验,P<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白蛋白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n) 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 血红蛋白(g/L)
对照组 59 ± ± ±
观察组 59 ± ± ± P < < <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在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这三项康复指标改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X±s,d)
组别例数(n)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拔除尿管时间
对照组 59 ± ± 6.
采购部规章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