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又译皇
家国际事务学会,通称查塔姆大厦)负责编纂的《国际事务概览·战时编》
(—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为英国史学界权威阿诺
德·托因比,主要编写人员均为英美著名学者。战时编共十一卷,按专题编
写:《年月的世界》,《大战前夕, 年》,《轴心国的初期胜利》,
《希特勒的欧洲》,《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
年》,《战时中东》,《大战和中立国》,《—年的远东》,《欧
洲的重组》,《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制,—年》和《—
年的中东》。
这套二战史大全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释详尽,文字流畅,
叙事生动。书内引用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档案材料以及当年国际政
坛上的、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立论皆
有根据。丛书不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两大军事营垒的军事态势、
实力消长、战争进展的情况,还详细叙述了战争期间、战前和战后一段时间
内各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当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外交、
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全书堪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百科全书,
是各军政机关、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有关研究人员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
大战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这套丛书的中译本自年起由我社组织翻译陆续出版,到年出
齐。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年),我社特以精
装本形式重印全书,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年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第一编综论:各国政策的相互作风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东的政治气氛,①犹如一股压缩在一个封闭容器中的
气体。对盟国来讲,这儿是战时的重要战略地区,甚至不仅主要是英帝国的
一个交通枢纽或石油供应来源(两次大战之间后者已经具有重要意义),而
且也是美国和英国经过这里进入苏联的主要通路(此外只有危险的北极航线
了)。由于通过波斯向苏联供应战争物资,美国军队进入了中东;自从十九
世纪初期年轻的共和国对柏柏尔②海盗作战以来,这还是美国第一次进入中
东。来自西方的政治家和军人,旅行到莫斯科执行艰巨的任务,也要先经过
中东。同盟国“三大国”领袖年首次举行会晤,就是在德黑兰。可是,
对中东各国政府和政治上有觉悟的阶级说来,这次战争加强了他们自第一次
世界大战(或更早些)以来所作的种种努力,以争取完全摆脱列强的影响和
控制。首先是英帝国,其次是法国,对过去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肥沃新月”
的控制,曾在—年期间大为加剧,但在此同时,这种控制却受到了
埃及、土耳其和波斯的挑战。到年时,土耳其和波斯具有完全的独立和
主权已纷不止十五年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故中,土耳其共和国要在作战
的列强之间保持其非交战国地位仍有困难;而波斯则由于英国和苏联要求横
穿它的国土建立交通联系,在年暂时丧失了寒际上的独立。在南方,
年时阿拉伯语系各国的独立地位,比土耳其和波斯还要不完全。在两次大战
期间,埃及和伊拉克分别从保护国与委任统治地的地位转变成为主权国家,
但英国却要它们接受同盟条约。列万特国家①和巴勒斯坦则仍处于委任统治之
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会来了,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在埃
及和伊拉克,英国使用了武力或武力威胁,迫使两国遵守与英国的同盟条
约,以抵制那些好战的民族主义分子勾结轴心国或寻求轴心国庇护的企图。
在列万特国家中,法国的委任统治威信已名存实亡,最初是由于年法国
向轴心国投降,而更重要的则是由于英国和自由法国在一年之后在这个地区
驱逐了维希分子政权。对于民族主义者要求在战争结束时实现几乎完全的独
立一事,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显然不同;民族主义者因而得以乘机利用,讨了
便宜。从年起巴勒斯坦的情况是:一些最有影响的阿拉伯政治家,由于
其所采取的不妥协态度,被迫流亡在外,变得对当时的局面无能为力;而与
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则全力以赴地争取获得主权国家的地位,以便全
面控制移民、土地购买和定居等事宜。波斯的领土虽处于三个主要盟国的军
队占领之下,但它却拒绝了苏联年提出的石油开采特权的要求,随之对
操在英伊石油公司手中的颇有价值的开采特权也有了微词。①
①见《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 年:战时中东》(Surveyforl939—1946:TheMiddleEastintheWar)。
②柏柏尔国家,一作马格里布国家,系指埃及以西的北非伊斯兰教各国。它们对商船通过地中海要收取黄
金。柏柏尔之战,即指美国在十九世纪初期(180T—1805,1815)与上述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其关键
即在于过境纳贡问题
【文学历史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45-1950年的中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