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道歉信错误百出_PPT课件故宫事件
故宫近期丑闻频发。
继5月8日严密安保被一游客临时起意突破并盗窃后,又被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爆料“建会所敛财”。故宫失窃案48小时内即告破,故宫方面送锦旗给北京警方,又将“捍”误写成“撼”,且数日内不承认错误。
部分网友在微博上对锦旗上的“撼”字表示不理解。一网友调侃道:故宫,你伤不起!文化单位,有木有?错别字,有木有?是捍卫,不是撼卫,有木有?故宫相关负责人昨晚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这解释是不是同样雷人?
故宫说,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
还是这个并列的问题。此文作者总喜欢把不同事物并列。至少应该把“举一反三”去掉。
同上面一样,“调查、批评、补救”三件事并列要有逻辑。既然后面用了“并”,就应该把前面改为“进行了认真调查”。
公众好像早觉醒了,没有被误导,是你们自己还在梦里。建议改为:“严重影响了故宫的声誉。”
改为句号。
联系还是制作?应去掉“顿”号。
缺少主语。
“赠送的锦旗”,部门负责的是“锦旗”,而不是“赠送”。
出现错误和道歉两个意思,所以应用改为句号。
加主语或改为被动语态。如“锦旗被…”
“院里”的意思,我猜是院领导或院班子的意思。但“院里”这样的其内部约定的俗称的叫法,令公众如坠五里雾中。应该明确使用语言。下同。
“未请示”“坚持错误”和“强词夺理”并列容易引起混淆。应加上“仍未请示”、“继续坚持…”“乃至强词夺理…”。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即进行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改为句号。
人民时评:有憾于故宫的失守、失“语”与失“明”
文化是要有载体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更加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如今牵丝攀藤发生在故宫的几桩故事,着实令人揪心。
一是失守,且是失守于一个很不“专业”的小贼。这确实让全国人民都不放心了。那是故宫博物院啊,拥有百万余件文物、50余万册典籍,安放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深厚的家底呢!凡我国人,闲来若想到有故宫、长城稳如泰山地搁在京城,就算没去过,心里也有种心魂相守般的踏实。而那里一旦失守,由不得国人不心慌。当然,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名满天下的博物馆,都有过狼狈的失窃纪录,有从事研究艺术品犯罪的专家甚至认为,盗窃艺术品的更多的是笨蛋,而非职业高手。在防不胜防之时,亡羊补牢,永远不嫌晚。怕就怕,失守的不仅是若干套安保防线,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守护国家级博物院那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十来年前,一位文化耆宿在有人建议他去故宫担纲时,摆手不迭,称故宫国之重器,不敢有米芥之疏,望八高龄难担大任。那种对国宝深深的敬畏之情与责任意识,令人动容,也令人怀想。
二是失“语”。文化重地故宫刚发生了低级安保失误,接着又出现了不该发生的笔误。故宫赠给北京公安局的锦旗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文字虽不雅训,意思也算不错,惜乎将“捍”错成了“撼”,望之瞠目。不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故宫相关人士此后的辩称让人惋叹,说是为了显得“厚重”才选用了“撼”字,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撼”同义……怎么,难道这个字可以通假到“捍山易,捍解放军难”么?选用此字,究竟是“厚重”还是“轻薄”?一个字的错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故宫守护人的责任意识,是“厚重”还是“轻薄”就是兹事体大了。“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昼,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懒惰、自满与自弃,君子不为,故宫独不惕然而惧乎?
三是失“明”。关于建福宫是否成了国际富豪的顶级会所,论辩双方尚争得不可开交。其实,会所的建与不建并不重要,甚至症结也不在于此举是不是对文物的保护性利用。更重要的是,此事究竟该由谁来决策?决策过程有没有必要公开透明?作为国宝级文保单位,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故宫者,非故宫工作人员所有,本
故宫道歉信错误百出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