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淮南市山南洞山隧道工程质量事故简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淮南市山南洞山隧道工程质量事故简析.doc淮南市山南洞山隧道工程质量事故简析
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黄涛
一、洞山隧道工程概况
洞山隧道是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穿越舜耕山段两条隧道中的其中一条,位于城市二级快速干道——陈洞南路南端。隧道双幅全长1823m(右线910m、左线913m),为左右分离式曲线中隧道,,,。
隧址处于高丘区,位于高丘的边坡及丘顶部位,高丘走向基本为东西向,丘顶浑圆,丘坡较缓,高丘北坡植被较茂密,南坡植被破坏严重;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区内共查明断层7条,隧道穿越淮南倒转单斜构造,且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和洞口浅埋;隧道围岩经过地质勘探划分为Ⅴ、Ⅳ、Ⅲ级三种围岩级别,其中南洞口浅埋段围岩埋深浅,岩石风化强烈,强度较低。
该隧道由安徽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代建,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合同工期为2006年5月10日至2007年12月10日。
二、塌方情况介绍
隧道施工从南洞口向北洞口掘进,施工范围均处于浅埋段,自2006年5月10日开工到目前共发生塌方5次,给洞山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具体塌方情况如下:
2006年10月29日,隧道右线左侧导坑YK1+,由于拱顶土体饱和,含水量大,局部地方泥夹石,围岩稳定性差,开挖后失稳,于7:30分拱顶发生塌方,塌方高度:侧壁拱顶上方约1m高,宽约2m,在采取处理措施过程中,8:40分再次发生塌方,在拱顶形成坍塌穹:穹高度约4m,宽约7m,长约4m,由于该处洞顶覆盖层仅为6m,存在随时冒顶的危险。
2006年12月9日18:40左右,右线左导坑YK1+331处刚立完钢拱架,钻机和电焊机就位准备施工超前小导管时,发现有小块土体下落且开挖掌子面有大量水涌出,18:50左右开挖掌子面右侧及一部分核心土发生塌方,在塌方上方有一块3×3m的弧石,次日早晨7:00左右弧石及以上部分土体全部坍塌并发生冒顶。
2007年2月5日下午14:06分,左线K1+289处现场钻爆出渣作业刚刚完毕后,顶部有一块约长×宽×高=4×2×6m的孤石夹着泥土下落,引起洞内掌子面塌方,将该断面已施工完的两榀钢拱架及超前支护小导管砸坏,侧壁导坑封堵,到19:20左右现场塌方冒顶。
2007年3月28日晚9:20分隧道左线ZK1+244掌子面出现塌方,落下一较大孤石,孤石大小约为4×4×4m,并冒顶在地表形成陷穴。
2007年5月10日下午隧道左线洞内ZK1+169处正在出渣,现场K1+178处出现喷射混凝土开裂和掉块现象,16:44分该段初期支护逐渐整体塌陷,洞内已开挖支护上部台阶自ZK1+170~K1+210处被塌方体全部封堵,地表形成一长42m,宽24m左右的塌腔。
三、塌方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五次塌方均位于隧道Ⅳ、Ⅴ级围岩段,支护均为Ⅳ、Ⅴ级衬砌,就塌方规模来看,前四次为中型塌方,第五次为特大型塌方;从塌方位置看,前四次均为掌子面失稳坍塌,第五次则是初期支护失稳坍塌;就塌方形式看,均为整体不稳定围岩塌方;通过对塌方出露的地质特征和围岩状况察看,经过多方论证,该隧道出现多次塌方的主要原因如下:
1、浅埋不良地质影响
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成洞能力较差,尤其是南洞口长达350m的浅埋段不仅溶洞

淮南市山南洞山隧道工程质量事故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