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编制说明.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编制说明.doc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编制说明
2012年 3 月 29 日
标准名称
汉绣
起草单位
(盖章)
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任本荣
协作单位
1、项目现状及编制目的或修订的现状及理由
蜚声三楚的汉绣,始于汉代,兴于唐、盛于清,清朝中晚期在武汉发展到鼎盛状态。它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主要以红、黄、绿、白、黑色绸缎为底料,整幅绣品画面完全用丝线以实线的方式完成(即画面效果是以丝线的颜色表达而非以填色的方式表达),且双面针刺的运用使“武汉汉绣”作品针脚短,排针紧密,在行成齐、平、顺刺风格的同时,作品可搓、揉、折、叠而不跑线,不起泡。
汉绣绣品包括民俗产品、舞台文艺用品、宗教文化用品、灯会庙会产品等四大类,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针法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汉绣依武汉风俗文化之所需,直接秉承本地区浪漫、好奇的情感依托,其图案根据绣品颜色的区别和绣品类别规格的要求,采用武汉民间寓意和地域特色的图案完成绣品。传统的五彩刺绣做法使得汉绣尤显浓墨重彩,华丽鲜艳,构思大气,结构布局丰满,素有“花无正果,热闹为先”之说。
汉绣以浓郁的装饰性图案,创造了热烈浓厚的气氛,其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绣工精细,在审美和应用中都包含鲜明的文化取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现我省刺绣市场大多以次充好,很多商人在苏州镇湖购买化纤喷绘面料乱针蒙绣再打着汉绣的旗号进行销售。这类绣品通过广告产生了一定影响,欺骗了广大的爱好者和消费者,对传统的汉绣有所冲击。为了维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汉绣,整顿武汉市场有名无实的销售现象,特申请制定标准以维护汉绣的独特品质!
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或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依据和理由
在选料方面应选用纯天然蚕丝面料或棉,麻,呢,绒面料以及真丝绣花线。
用色以上五色为主:红、黄、绿、白、黑,其次以中五色下五色为辅: 蓝、湖、香、紫、铜、黄、绿、粉、灰、莲。
3、图案设计应根据绣品颜色的区别和绣品的类别规格的要求,自主设计原生态的图案。应以具有民间寓意、地域特色的图案完成绣品。
4图案的结构,绘画风格根据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变化成汉绣图案装饰画。图案要求粗犷、丰满、夯实,达到汉绣”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特色。设计按历代汉绣四大类绣品分别例出造型、规格、风格,如汉剧十大行当的服装造型、尺寸规格、色彩的配绣最后达到人物身份的要求。
5绣面上汉绣不蹭色、不喷绘任何色彩,用绣线实绣完成绣品。针脚(起针落针)距离在2公分以内,平金针脚距离在1公分左右。做到平顺亮丽,分层破色达到齐、平、顺、柔,的效果。为追求强烈地视觉冲击,应民间要求色彩鲜艳,产品耐用的需求,汉绣运用下针果断的齐针,以求边缘整齐。在整齐绣好纹样的外围之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用铺针满布绣面。再使用游针、套针、垫针、关针、干针、参针、平金、勾金、扣甲、刻鳞针、间隔针、打子针、闪光针等多种针法表现出不同图样的质感对绣品做最后的收拾。
主要试验、验证结果
最直观的分辨

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编制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