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研究——保卫之道,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概括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
王亚南是我国《资本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该著中,他认为,经济学是历史理论的分支,是开放的研究结构,包括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对待经济问题既要追溯,究其来龙去脉,也要有不断发展的工作态度。一句话,要讲究民族内涵、世界眼光和历史深度。[2]
本词条不能混同于“《资本论》词条”。第一,它是对《资本论》进行的研究,不是《资本论》研究本身;第二,通过对《资本论》以来的研究它的文献和著作情况予以总结归纳,概览马克思逝世以来世界及我国,特别是后者对《资本论》的研究情况,对其做出集中的反映和系统考察。
目录
1著作信息
2研究释义
3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研究特点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不足
▪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解读
▪ 马克思学的文本主义解读
5中国《资本论》研究理论成功之处
▪ 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向
▪ 保卫《资本论》研究路向
▪ 中国《资本论》研究小结
6相关研究情况汇总
1著作信息
王亚南(1901-1969年)湖北黄冈县王家坊村人(今团风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后赴日本、德国深造。毕生从事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曾任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在经济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极力倡导“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研究经济”。他认为经济科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应该面对中国的实际,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建立“中国经济学”。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中国经济原论》,被誉为中国的《资本论》。[3]
王亚南的《资本论》研究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4] :
《资本论》是怎样一部关系人类命运的伟大著作
《资本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历史任务——纪念马克思逝世八十周年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典范,也是一部阶级学典范
《资本论》总结构的系统理解——关于“《资本论》的总结构、辩证法及其体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之一
体现在《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关于“《资本论》的总结构、辩证法及其体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之二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几篇序与跋
《资本论》的方法
再论《资本论》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的系统理解
《资本论》第一卷学习提要及其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的系统理解
《资本论》第二卷学习提要及其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的系统理解
学习《资本论》第三卷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资本论》三卷的综合系统理解
恩格斯在创作、捍卫和阐扬《资本论》方面所作的伟大贡献
《资本论》体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关于“《资本论》的总结构、辩证法及其体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之三
列宁对于《资本论》体系的阐扬、应用与发展——关于“《资本论》的总结构、辩证法及其体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之四
毛泽东同志关于“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教导与《资本论》研究
我们当前研究《资本论》的目的与要求
我们应当怎样研究《资本论》
《资本论》的学与用[5]
王亚南《<资本论>研究》,是学生们追念他的开创性研究,自发编辑的一部专论文集。这是一部开创我国《资本论》研究时代的专著。以上列举的文章中的主要部分均收入1973年出版的这部著作中。[2]
这些文章提示我们,需要开创中国人的《资本论》研究,尤其基础研究,从中发掘理论思想支撑和寻求逻辑方法支持!可见,这个研究是有高度的,是路标式的研究探索。研究路径是“回家,回历史,回中国”。我们继续推进这个研究的目的即在于,希望通过广大的棱镜照看《资本论》的思想精髓和全部有价值的逻辑方法,使人们对《资本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使研究水准不断向纵深发展。[6-7]
2研究释义
“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这是王亚南对《资本论》的学与用。他说:“总之,《资本论》的学习,是有困难的,有知识基础上的困难,有联系实际上的困难,尤其是有立场观点方法或思想意识上的困难。所有这些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由,还必须由学习《资本论》本身得到解决。《资本论》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文化历史知识,《资本论》可以教导我们怎样联系实际,《资本论》尤其会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并习惯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思想方法。”[8]
我国《资本论》研究在建国后矢志不渝、潜心研究者不多。像王亚南、郭大力、孙冶方、薛暮桥、王思华、王学文、于光远、许涤新、关梦觉、陶大镛、骆耕漠、漆琪生等这样有高深造诣的
资本论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