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及居住模式
在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所作的“上海市老年公寓市场需求与开发建设配套政策调查研究报告”中,根据2001年在市中心区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和养老住房需求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居家养老占绝对比例,%。另据上海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末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46万,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已有100万老人成为“空巢老人”,%,到2025年老年人口高峰时期,将至少有80%以上的老人和子女“分居”。又据对上海市卢湾区560个有老年人居民户的调查,%,%。结合以上数据,可以把上海居家养老的比例大体作如下划分:%、,%,%。
以下对各种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合居模式
老人与子女或亲属同住一套住房的模式。合居家庭模式的存在由诸多原因造成,如第三代需要老人看护、父母年迈有病、子女住房困难、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等。这种居住模式对社会、家庭和老人都有很多优越性,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长期存在。这种居住模式本身也会随着家庭以及老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合居—独居—合居的变化趋势。其缺点是,不同辈份之间的生活习惯、观念差别以及经济问题容易导致家庭纠纷,因而合居具有阶段性,会向独居方式转化。
独居模式
老人独立居住的模式。这种方式多半是由于子女成家立业、在城市别处工作并有自己住房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家庭模式更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相互间干扰少,家庭关系简单,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夫妇和承担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已婚子女都比较理想。中国的老年人安土重迁,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愿迁移,远离自己曾经熟悉和习惯了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但是,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旧区改造,迫使他们不得不迁往它处,由于目前市中心房产价格普遍较高,而拆迁补偿费不足以负担购房成本,因而他们大部分选择在近郊区置业。当老人年龄增大、丧偶、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子女忙碌少于探望时,老人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不便突出反映出来,这时,有可能从独居走向合居方式。
毗邻模式
与子女或亲属相互独立且毗邻居住。这种模式介于前两种居住模式之间,是城市中普遍受欢迎的居住模式。尽管如此,由于城市的快速变迁以及购房成本的压力,对房源的选择及购买数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非所有家庭都能采取此模式。
社会养老模式
分赢利性与福利性养老机构两类。
福利性养老机构在我国并不普遍,主要有各级政府与慈善机构所办,用于收留那些生活确有困难、缺少家庭护理能力的老年群体。
赢利性养老机构主要分老年公寓与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两类。本文所讲的老年公寓是指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或有经济来源的老人集资兴办并按企业化经营的服务型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主要是针对有医疗和康复需求的老年群体、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目前这两种机构在上海数量很少,即使那些名为老年公寓的机构绝大多数都属于福利性质。
二、上海老年公寓现状
虽然,老年公寓的概念已沸沸扬扬的在业内炒作了几年,但目前上海的老年公寓仍是走类似养老院性质的路线。象国外流行的健康型老年公寓仍未有见。
我司走访了几家在公众中有一定口碑的老年公寓,大致情况如下:
众仁花苑嘉定南翔众仁路1号
收费(不包括伙食):一室户1400元/月;一室一厅1700元/月;二室一厅(四人住)550元/人/月
该花苑是近年来上海慈善养老安居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的福利事业单位。花苑占地51亩。第一期开发30亩,建筑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
黄浦老年公寓长沙路149弄16号
收费:双人间,带卫无厨,900-1200元/月/人(伙食费另加280元/人)
黄浦千鹤老年公寓浦东昌里路120号
收费:1340元/月/人(包伙食),1500-1700元/间(不包伙食)
卢湾金色港湾开平路110号
收费:1800元/间/月,包一人伙食;双人间900元/人/月,不包伙食。
大华老人福利院闵行中春路2626号
收费:600元/人/月,不包伙食
这几个老年公寓都是类似养老院的性质,一般以双标房、三人房为主,舒适度有所降低但同时直观价格也适合目前的社会心理状态。
三、老年公寓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
●房型及面积需求
由于这个目标群体的经济支付能力在中等水平以上,他们目前所住的房屋基本以两室或一室一厅为主,一室户、两室一厅、三室一厅
上海老年公寓市场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