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92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92例
曾奇生
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皮肤科福建建瓯 3531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内服中药,对照组92例给予西医治疗,两组均用相同的外用药物。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41例,%,对照组治愈31例,好转39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关键词】痤疮;中药;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10-02
痤疮属于毁容性皮肤病,不仅造成病人局部的不适,更重要的是因影响容貌而易造成心理损害。痤疮又名粉刺、暗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以颜面、胸、背等部位,常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目前治疗西医多采用抗生素、维甲酸类、锌制剂及抗雄性激素药物等,临床疗效不理想,反复发生,而且不良反应大。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我科2010~2014年门诊治疗的痤疮患者184例,男90例,女94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21. 5岁;病程3个月~3年,。近期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内服红霉素、葡萄糖酸锌、维生素B6等,常规用药,外用维
A酸软膏和过氧化苯甲酰乳膏,晚上涂维A酸软膏,白天涂过氧化苯甲酰乳膏,4周为1个疗程。
:外用药物同对照组,根据中药辨证分型。
,好发于前额,其次为颜面部,以红色丘疹为主,伴结节、小脓疱,自觉焮热或痒痛,伴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散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伴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脓疱多者,加紫花地丁,白花舌蛇,经前加重者,加香附,益母草,当归。
,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或纳呆、便溏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加减。伴腹胀,舌苔厚腻者,加生山楂,鸡内金,枳实;脓疱较多者,加白花舌蛇草,野菊花,金银花。
,以结节、脓疱、囊肿、疤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不愈,伴纳呆腹胀,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伴妇女痛经者,加益母草,泽兰;伴囊肿成脓者,加贝母,穿山甲,皂刺,野菊花;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莪术,皂刺,夏枯草。
,色淡,多为结节型、囊肿型或混合型痤疮,此型患者多为女性,常伴有情志抑郁、胁肋疼痛、乳房作胀、痛经、月经不调、面色不华、萎黄、晦暗甚至黄褐斑,每于月经期前加剧。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宜疏肝养血、调理冲任。方用逍遥散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92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