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病(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诊断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94)。
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黏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可有家族史。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多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典型皮疹为栗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趾指甲受累,黏膜损害。
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乳头上方表皮变薄。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
(二)症候判断
: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数。
: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感咽燥。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
3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颜色暗红,鳞屑附着紧密,女性可有痛经。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血热证
治法:凉血解毒。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丹皮、土茯苓、生槐花、紫草、草河车、生地、白鲜皮、赤芍。
加减: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全蝎、蜈蚣、乌蛇等;夹瘀者,选加丹参、鸡血藤等;热重者,选加白茅根、大青叶;夹湿者,加苦参
白疕病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