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
内容提要: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由于受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等影响,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岭南的古建筑,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本单元从佛山的古建筑出发,通过对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的介绍,详细阐述岭南的各种建筑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佛山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了解岭南的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
过程和方法:
了解佛山古建筑的基本情况。
通过收集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建筑风貌,并与佛山古建筑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岭南各种古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体会岭南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品质与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岭南古建筑的历史、建筑类型、特点和风格。
难点:分析佛山古建筑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
教学内容:
东华里
东华里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原名“杨伍街”,在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改为“东华里”。嘉庆、道光年间,骆氏家族搬入东华里。该族中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将屋宇建得更为规整美观。清末,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雨田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内街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通,花岗岩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巷内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三水大旗头村
三水区乐平镇郑村,当地人又称之为“大旗头村”,是粤中地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圹,圹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圹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郑村的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的建筑布局具有便利交通,又有防火通道的作用。每小巷建有闸门楼,是防盗设施。
郑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非常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由“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人水圹。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作下水道。
郑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历史。随着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庙,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齐、统一、密集的村落建筑群组。
佛山祖庙   
没有到过祖庙就没有到过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237 KB
  • 时间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