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
汤维波(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37-0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致死。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明,不良情绪是诱发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病人施行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作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实践总结出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康复后相当长时间内,有的病人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症状,虽然顺从康复计划,但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等。这种负性情感,通过大脑多种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影响心身疾病的发展、转归和康复。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二、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当病人急诊入院后要力争安排在抢救闻或小房间,与嘈杂的外界隔开,室内物品、用具放置井然有序。通过感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可使病人入院前的急躁、恐惧、焦虑、痛苦、失望的情绪恢复平静,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艮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三、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医生、护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护理人员要抓住这个特点。对病人热情和蔼,并要严肃认真,说话耐心,简练清楚又要有分寸,切忌吞吞吐吐,以免引起病人的疑虑。操作时轻松熟练,有条不紊,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四、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发病突然,精神上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往往比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打击严重的多,甚至使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对这类病人要引势利导,给以耐心解释,向其介绍有关的卫生知识,必要时加以实例说明,稳定情绪,使其在痛苦中清醒,敢于面对现实,主动配合治疗,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都较明显。
五、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信仰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机关人员、知识分子及一些性格内向的病人,入院后精神紧张,疑虑重重,治疗效果常不令人满意,并发症多,住院时间亦长。而同样病情的农民患者则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用药效果也好。医药卫生工作人员患此病后并发症较少,康复快。由此说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有关卫生知识的了解和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有很大关系。一般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高,对所患疾病有部分了解,但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和予后的真正关系,而易产生紧张、恐惧、疑虑和悲观情绪。如有的病人在让其卧床、吸氧时医护人员的紧张操作会使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