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自随风飘逝去,功过留有后人评
陶渊明,或许,他是这样被记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或许,他是这样被赞颂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又或许,他给人这样的印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我看来,或许,他只是一个壮志未酬的落魄诗人,如同那向日葵般渴求希望的梵高,在有生之年,苦苦得不到阳光的眷恋,而在他过世之后,再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如同玩弄般可笑的命运,即便后世追加再多的头衔,也难以弥补有生之年无尽的窘迫。看似淡泊的诗文背后,不免隐藏一声叹息,因此,我更愿意从一个悲剧的角度,解读这样的陶渊明。
一、也曾有梦
严格的说,陶渊明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统治阶级,从客观而言,他的曾祖虽然身居高位,但受当时的士族制度所限,仍然是为人所不齿的,更为不幸的是,这样的家族到了陶渊明时代已是没落,他自然是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人的身世背景是无法选择的,但却能轻易左右人的命运。这朵晴空漂浮的孤云,在这个时候,对于他所深谙的统治阶级,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他也有着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士人普遍的理想-----修身齐家治
政治上,外敌入侵,统治阶级争权夺利,无心政事。这样的局面对于文人“大济苍生”的梦想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如何表现对现实的不满?有人直言不讳,这是我最不看好的一种行为,或许你认为这样的行为耿直真实,在我看来是如此幼稚。
陶渊明有一组《饮酒》诗,共二十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样的睿智,就如同后来的鲁迅先生,“以笔为投枪与匕首”的革命形式,其实是有着共通点的。正面的抵抗其实往往不如有勇有谋来得更为有利。
陶渊明在官场的十几年里,只是担任一些无名小官,小官是不能有理想的,那些所谓济世的理想,那些大官们是嗤之以鼻的,小官的职责就是降志辱身,周旋于官场,赔笑于酒席。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官场的不得志,他早已厌倦。适逢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陶渊明早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
“闲居三十载,遂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相信我们耳熟能详,这决不是偶然,关于淡泊名利,这时才是真正的开始。辞官,看似轻易,实则艰难,不仅仅是对他的思想的解放,也是对他物质生活的一种挑战。如此而言,罢官的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三、田园生活---自在与窘迫并存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难想象陶渊明内心前所未有的自在得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远离了达官贵人车马的喧嚣,全身心的投入自然,在悠然自得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恬静。
但是,长期为官的陶渊明也许在归田之前不曾想象到,当一个农民实为不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即使是全职的农民,都必须要遭受天灾的考验,像陶渊明这样半路出家型选手更是不堪生活的考验。晚年的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14 MB
  • 时间2017-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