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边城》名著欣赏[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永远的中国田园梦与理想化的现代改造
——沈从文的《边城》
沈从文的《边城》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动荡年代里,出现了《边城》这样的田园诗般的抒情小说作品,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然而,这即是现代人正在远离传统宁静自足生活的一种梦幻般的文学怀想。随着工业化的城市文明越来越侵入广阔而衰败的东方宗法制农业社会,民族的压迫以及激进的政治抵抗浪潮不断地冲击着这片落后滞缓的土地。一批本着诚实、从容、典雅的学院派文化精英,在这种现代变革的动荡年代里,感伤地追寻逝去的传统理想和美好愿望。
他们虽然关注的是乡村中国的生存形态,但并非盲目的悲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怀旧。他们以知识者的高瞻远瞩和世界性的眼光,来感受落后的中国乡村社会中“常”与“变”的现代节奏步伐,并用一种学院式的理性来节制情感,构建一种整体性的乡村叙述总体,以一种文化自由立场来书写和探索中国民族现代化的前景。这些就是30年代以“京派”文人著称的作家们,如废名、芦焚、朱光潜、林徽因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则是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自30年代起就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边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川湘交界、茶峒、小溪白塔旁,一户人家,老船夫、翠翠、黄狗。一老一小在渡船上悠然度日。青山绿水,养育出人们淳朴、善良、公正、慷慨、乐天知命的秉性。在这里,自然和人类浑然一体,只有顺从的和谐,却从未有埋怨的抗争。茶峒城里的船总顺顺,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他的大儿子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一年的端午节,翠翠十一岁,她和爷爷一起去看龙舟赛,偶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并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两年后,兄弟俩在偶然的谈话中得知双方两年前已爱上了美丽的翠翠。
但是,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却选择了翠翠。爷爷得知孙女的心事,想让她自己做主。于是,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将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翠翠。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却不幸被水淹死。误会由此而生,顺顺对老船夫变得冷淡,傩送也选择逃离这尴尬伤感之地。
为孙女的幸福担忧奔走的老船夫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离开了人间,白塔也塌了……曾经深爱着翠翠母亲的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并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而他却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说,全文分为二十一节,每节独立却相互间有着齿轮般的融合与补充,完整而留有遐想。它一经出版,就在美、日、德等国翻译流传。它的问世标志着沈从文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夏志清说“在他成熟的时期,他对几种不同文体的应用,可说已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计有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里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这是沈从文最拿手的文体。而《边城》是最完善的代表作。”[1]文中不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追求、对生命的崇高敬仰和对中国田园梦的憧憬,也包含了作者的文学理想——借此来进行田园梦的理想化的现代改造。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4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边城》名著欣赏[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670 KB
  • 时间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