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席朝阳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民族中小学 445614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历史”不止是要让人记住,更是要让人去从中参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本文凭借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目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待德育渗透真正能做到实施,并且有所成效的可能并不为多。主要的成因表现有:其一,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委的事,是班主任,最多扩大到政治教师的事。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分析,其实历史科也是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渗透的学科,只要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进行渗透的内容就有以下几点:
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勤劳勇敢智慧,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过程,了解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育学生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败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三、教育学生了解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决心担负起“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上述的内容可以说在每节历史课上都是可以涉及到,而且不只一个方面。然而还是有老师在抱怨着不知如何操作,或感觉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这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德育过程,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属于德育过程,也就是我们是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至于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得意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那就不是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马上实现目标,也是一个长期而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历史老师应该承担我们应有的责任,坚持不懈地利用我们的教学进行德育的渗透。
首先,教学内容是德育渗透的主导。教学内容是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主导,也就是我们在教材、教辅资料等方面如何发掘出能够进行德育教学的内容。其实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对于历史教材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版本,里面都是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正如前面我所列出的内容,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讲述封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统一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从而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如讲述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的辛亥革命一课时,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又如在讲授《美国独立》一课中,可能许多老师都认为,美国的政治对于我们的学生没有什么值得在思想上认识的。这种想法不对,因为我们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鼓励学生汲取人类创造
浅谈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