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教育事业抢抓机遇,奋力崛起,打造渝东北教育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教育改革发展对我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今年7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党和的思想,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市级层面看,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稳步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即将实施,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炉,“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建设长江上游的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正在提速,为教育大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由普及走向提高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云阳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目前,我县积极推进宜居云阳、畅通云阳、森林云阳、平安云阳、健康云阳“五个云阳”建设,全面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开放强县、生态兴县“五大战略”,地方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但我县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国家级贫困县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推动云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力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尽快融入“万开云”城镇群,必须依靠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必须将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教育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章 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建设渝东北教育强县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为核心,切实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思路
——坚持优先发展。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经济结构、区域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保障力度,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力度,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效益,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坚持均衡发展。坚持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薄弱学校和薄弱区域,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 实施中心提升、周边发展、城乡互动、优质均衡的发展策略,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做强基础教育、壮大职业教育、协调各类教育”的发展思路,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办学标准化、教育均衡化、质量优质化的渝东北教育强县。
二、分类目标
(一)基础教育均衡化
——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提高幼儿教育保教质量。到2015年,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0%。
——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80%,基本消化“大班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生合格率达99%
云阳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