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09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
【第一期·创刊号】
主编:邓楚君
编委: 马景荣张德明王元花刘小花符晓辉
2009-7-13
团队之声…………….心灵的共鸣
昨日回眸………….工作动态
作业赏析
(1)班
宋雪芳 儋州市第二中学《<经济生活>的几点思考》
林道辉白沙中学《<经济生活>的中的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解》
(2)班
葛兆先海口市第四中学《我对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3)班
沈新强海南华侨中学《<经济生活>教材的逻辑结构》
黄学文海南省国兴中学《一道高考题的启发》
(4)班
符传良海南中学《经济生活》新教材知识框架之浅见
林道前海南文昌中学林道前《谈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之“教材篇”》
(5)班
邢孔群乐东中学《以第一单元的内容为例,相对于以前的《经济常识》,看新教材中与时俱进的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解?》
(6)班
李连波琼海市长坡中学(学员)
王世花三亚市第一中学(学员)
(7)班
林定心儋州民族中学《听陈教授报告的感想》
吴坤旭屯昌中学《<经济生活>新旧教材内容比较分析》
花絮·感言
(1)班感言
(2)班感言
(3)班感言
心灵的共鸣
七月,七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我们结束了一个学期的辛苦工作,可是我们又走向了新的学习领域。我们集中在一起,用我们的智慧和灵感,回望过去,展望未来。随着每一天晨光的散落,我们打开心情的收藏夹,清空时间堆积的乱码。也许曾经的激情,会如潮水般渐次退去;也许曾经的梦想,会如旧时的照片渐次褪色;也许曾经的欢乐,会如泡沫般渐次幻灭……无妨。因为,思想还在,温馨还在,祝福还在……您和我还在,我们和你们同在!
我们坚信所有人的坚信: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自己的能力!
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我们可能这样看待《经济生活》的生活化
一头猪与一只绵羊、一头牛关在同一畜栏。主人捉猪,它大号,猛烈抗拒。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说道:“捉你们与捉我是两回事。捉你们,只要你们的毛和奶,但捉我,是要我的命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
经济生活课程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里,知道他们的关切,满足他们的需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快乐而有效地学习。这,是经济生活乃至其他教材必须生活化的根据。
需要说明的是,生活化是个形象通俗的说法,意指贴近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问题,学了知识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超出这个理解,会陷入误区
经济生活教材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逻辑结构贴近生活。中学生生活阅历浅,社会角色相对简单。要贴近他们讲经济知识,就应该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适合他们的教材逻辑体系。教材正是从学生是消费者,讲有关消费的知识切入;继而讲消费品由何而来,即讲生产理论;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分配,接着讲有关分配的内容;经济活动是在一定体制背景、时代背景、国际背景中进行的,最后讲面对市场经济。这一结构,有别于以往的教材,从宏观看,是生活化的一次尝试。
其二,内容选择贴近生活。经济学道理非常丰富,新观点层出不穷,操作层面的理论变化更快。教材应该选讲什么内容?这就有个学理化和生活化的不同选择。从微观内容看,教材选讲信用卡、物价、消费心理、生产经营、投资理财、收入分配、小康目标等,都是生活中人们接触和关注的问题。
其三,教材模式贴近生活。以往的教材,主要特征是陈述,力求有利于教师教明白,当然也力求学生学明白。这次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究明白。与此相适应,教材就应该由陈述式向活动式转变。
其四,学习要求贴近生活。除去课上学习,学生要在课下开展必要的活动,尤其要进行单元专题综合探究。这些拓展的学习要求,有的是正确对待金钱的,有的是探讨就业问题的,有的是讨论效率与公平的,有的是探究中外经济关系的,它们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进行综合探究,课内外结合,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教育,本身并不能给学生财富、地位、荣誉。能给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自塑能力,即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使其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让学生由潜在的能人发展成现实的能人,去自觉地、自由地追求人生幸福。教育应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境界。境界高,如居高临下,遇到的事情就变小了,事情周围的东西、普遍的联系就见到了,处理问题就会全面、有远见。这就是觉悟和能力。
明白了这一道理,对于如何教好经济生活就有了比较高的审视的视角,对于如何体现生活化主题就会有个准确的把握。
第一,要有高度。教材理论、教育目标来自生活,是生活化的主题。落实
海南省2009年高思想政治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