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娜
(河北省涿州市医河北涿州 0 7 2 7 5 0 )
【中图分类号】R 4 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25 6 -0 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本文对2005,10~2011,4共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重点观察100例手术患者,其中67%为农村患者,33%为城镇居民,男71例,女29例,年龄6~88岁,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3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55例,臂丛麻醉15例。
2 心理特征
恐惧、紧张、焦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紧张、恐惧、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住院患者从熟悉的工作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往往精神过度紧张,表现为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高、不自主的震颤、心悸、出汗等。产生的原因有:患者对手术不了解或期望值过高;有些患者有接受手术的心理准备,但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刺激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还有患者对手术人员的信任不足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以及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言行使患者误解而产生紧张和焦虑,高度的不良情绪不仅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还对手术带来不利影响。
抑郁、渴求:抑郁是心理上的一种损失感,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忧愁、多虑、情绪不稳定。农村患者担心医学费用高、经济负担不起,同时还总是渴望由技术高超的医生为自己手术。
激动、抑制:由于恐惧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忍受,常采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在推进手术室途中就痛苦流涕,多见于儿童和女性患者。抑制心理多见于大手术和中老年女患者,对手术有一种神秘感,把手术看得特别可怕,想起刀子、剪子、血就发抖,患者表现为神经抑制,反应迟钝、肢体活动僵硬不灵活、鼻尖出汗、双手下意识紧握床单等[1]。
产妇心理:即发生在剖腹产患者,尤其是渴望知道婴儿性别时,有的多言多语,显得特别高兴;有的沉默寡言、暗自垂泪,担心面对长辈遗憾的面孔。
疼痛:疼痛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多希望术中多用些麻药,才能消除恐惧,减轻术中术后疼痛,疼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患者对手术的态度、注意力、药物耐受性、有无暗示有关。
3 心理护理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应到病房看望患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讲清手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手术。手术实施前,必须争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并向他们详细介绍本病的性质、发展与转归。说明有时能在麻醉和术中术后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充分理解,以积极态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治疗。了解患者的近期情况,向患者解释术前禁水、禁食的目的,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用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为接受手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向家属说明病情和延误手术的后果,积极实施术前准备,取得家属配合。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可使患者正视现实,稳定情绪,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和必要的,更好地顺应医护计划。
手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