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结论:临床中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和地塞米松相比,甲泼尼龙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类固醇激素、扩张血管、降低纤维蛋白原、营养神经是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方法,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满意[1]。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是国内外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一线用药,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现作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患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生不超过3天,病程小于1个月,至少2个相连续频率的听力损失大于20dBHL;没有激素使用禁忌症;利用影像学和专科检查排除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蜗后占位病变患者以及中耳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8例,女性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5天,平均病程(±)天。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8天,平均病程(±)天。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80mg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2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期间静脉用激素停止后改为鼓室内注射,隔两天一次。
对患者治疗后的听阈、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治疗后患者受损听力恢复到之前水平或者恢复到正常人水平,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则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受损听力提高超过30dB则为显效;治疗后还受损听力提高15-30dB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受损听力提高低于15dB则为无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有效例数。
,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听阈(±)dB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听阈(±)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