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TOP]
熟悉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2 重点难点[TOP]
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难点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1学时
4 内容提要[TOP]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S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脑内的神经元总数估计有1010-1012个。神经元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生物电和化学信息。突触是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中心部位。典型的神经元由树突、胞体和轴索三个部分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按形态可分为星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S内神经元间的空隙几乎全由胶质细胞所填充,因此几乎不存在细胞间隙。包围在脑毛细血管周围的细胞以及室管膜细胞也都是胶质细胞。髓鞘有Schwann细胞包围裹叠而成,它是一种少突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作用、绝缘作用、维持神经组织内环境稳定作用,另外,在CNS发育过程中具有引导神经元走向的作用。突触周围的胶质细胞能摄取Ű3;质,参与递质的灭活过程。胶质细胞还参与修复过程。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与
CNS的生理功能调节、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研制神经保护药的重要生物靶标。
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活动往往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元组成的各种神经环路进行的,通过这些神经环路对大量繁杂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神经环路中能进行信息传递作用的部位是突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能够接受许多轴突末梢的突触联系,这些轴突可以来自一个神经元,也可以来自多个神经元,这种多信息影响同一个神经元的调节方式称聚合。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使信息放大,这种方式称为辐散。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突触进行。突触由突触前组分、突触后组分和突触间隙等基本结构构成。根据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结构特点,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化学性突触和混合性突触。在哺乳动物脑内,除小部分脑区存在一些电突触外,几乎所有的突触都是化学性突触,是CNS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结构。
(二)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突触前膜去极化时释放的神经活性物质包括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激素。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神经调质也是由神经元释放,其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大多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缓慢的突触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神经调质的作用慢而持久,但范围较广。神经激{/2;也是神经末稍释放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肽类。神经激素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
(acetylcholine,ACh)
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②胆碱能投射神经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