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的“不务正业”:未来要做一个“社区服务商”
在地产界,花样年控股显得“不务正业”。
6月以来,花样年抑制不住自己的转型冲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拟分拆旗下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彩生活集团在港上市,又与高盈集团成立酒店房产信托基金。
在其最新的公司介绍中,花样年又完全摒弃了与“房地产”有关的字眼,重新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以金融为先驱、服务为平台、开发为工具的金融控股集团”。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花样年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00亿,但整个上半年仅实现37%。2012年,,其中有一半来自于城市综合体的项目。
花样年的花样故事如何展开?花样年集团董事局主席潘军,就此开始畅谈花样年的社区生意经。
对于房地产业务,潘军表示看得很淡,花样年未来要做一个“社区服务商”,房地产仅仅是一个工具,作用在于帮助社区生产客户。
潘军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打造一个零成本的未来社区,每个人的日常消费和生老病死都在社区里进行。家里需要什么商品,通过移动App或互联网登录社区服务系统都可以实现在线支付,社区商店负责配送和服务。
潘军的野心是,到2020年,花样年彩生活服务的社区将超过10亿平方米,服务超过4000万人口,公司轻资产业务销售额需达到1000亿元,全面超过集团房地产业务。事实上,50万的投入已经在为花样年创造过亿的价值,在潘军看来,花样年的社区服务已经开启高速盈利模式。
看中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把人服务好,自然能挣到钱”
过去十几年,物业管理行业一直不被重视。以房地产大佬们设计的那一套模式来看,他们都认为物管是房地产销售的一个工具和卖点,甚至是一个贴钱的行业。但是,花样年从来不把物管当成是一个附属性的行业。
“相反,物业管理其实比房地产行业大得多。中方米的物业,按一个人管一万平方米来算,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4000万,而房地产所有的从业人员加起来不会超过1000万。一个4000万人的行业为什么要屈从于一个1000万人的行业呢? ”潘军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也在思考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花样年恰恰是尊重了游戏规则。潘军说:“十年前我就提出过一个观点:未来房地产只能依靠社区,社区的消费才是真正刚性的消费。2012年,花样年服务平台服务的人群约400万,400万人口一年的总消费接近500亿元。我们不想让这500亿的现金从我们门前流过。”
现在人们对于物业管理的直观认识就是对于“物”的管理,但其实物业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解决好水电就可以了。 这正如潘军所说,“我认为中国房地产最大的价值在于生产客户,而不在于生产房子;不是挣资源的钱,重点是把人服务好,自然能挣到钱”。
全国推行“彩生活”计划“这里边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消费力”
花样年2012年年报显示,,实现利润约11亿元,其中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利润近5000万元。两相比较,物管显得微利,那么潘军要继续重点推广以物管为主的“彩生活”计划,要盈利,甚至还要IPO,底气何在?
潘军说,物业管理确实是一个微利的行业。但是彩生活为什么能盈利呢?“首先,我们通过科技解决了人力的问题。传统的物业是靠人服务,恨不得像酒店一样站满了人,但
花样年的“不务正业”:未来要做一个“社区服务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