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鱼鳞坑施工方案流程.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鱼鳞坑的施工工艺
在条件许可的边坡通过小爆破来开挖适当的鱼鳞坑,在坑内填土种植乔灌木及爬藤类植物。
砌鱼鳞坑石堰应先清理出石堰基础,至基石;外运毛石,,石堰墙上部厚250-300mm,下部厚300-350mm,石堰顶处用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抹面。
石堰砌成后,回填种植土,禁止就近挖取山体土,形成内径长1000mm、宽800mm、深600mm(种植中心点处)的鱼鳞坑种植池。
鱼鳞坑施工方法
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可将树植在坑中。
鱼鳞坑的作用: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
鱼鳞坑做为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和造林整地工程被广泛采用,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突出造林整地作用。
鱼鳞坑虽然属坡面工程,有拦蓄坡面径流,沉淀泥沙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造林整地。鱼鳞坑造林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鱼鳞坑的作用是保证树木的成活,由林木植被做为水土保持设施而长期发挥作用。
2、确定符合自然状态的设计标准。
对于土壤条件差,自然恢复植被能力弱的荒山、荒坡必须采取鱼鳞坑措施进行治理的一般以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为设计标准是不合理的,应根据流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标准。现行规划中小流域下游有水库、灌溉渠道等蓄水、调水工程时应尽量减少鱼鳞坑措施的面积,并要降低鱼鳞坑的标准。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径流为年内调节,其设计来水量是按水库流域初始植被状态下的径流来确定的,如果在库区流域采用的鱼鳞坑面积过大,标准较高,低于设计标准的降雨达不到蓄满产流条件,不产生径流,即使通过下渗产生径流,也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产流减少,汇流滞后,破坏了水库水量的正常调节,出现阶段或全年蓄水量不足,兴利库容减少,灌溉保证率降低等不良后果。
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固土,在达到固土作用后水能下山则下山,尽量与生物植被下的径流条件相一致。建议在库区上游的鱼鳞坑设计标准不宜超过5年一遇,对抗冲刷能力较强的土壤,应低于5年一遇。
3、

鱼鳞坑施工方案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12-26